• 39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要出《中国大百科全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29
第3版()
专栏:

为什么要出《中国大百科全书》
姜椿芳
知识就是力量。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知识积累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积累的知识愈来愈多。为了掌握过去的知识和现在的知识,人类必须有记录知识的工具——书籍。各种不同的书记录各种不同的知识。知识和书籍愈来愈多,于是出现把各种知识分门别类汇编起来的专书。这种专书既向读者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又在编排上使读者易于检寻他所需要的知识,这便是“百科全书”类型的书。“百科”是指“门类”和“科目”的繁多,“全书”是说包括在这部书里的知识“齐全”。
“百科全书”的名称是从encyclo-pedia译过来的,来源于希腊文。en有“完全”的意思,cyclo是“圆圈”,pedia为“知识”、“教育”,合起来的意思是“在这个圆圈里荟集着所有的知识”,也就是说“全部知识都收罗在这部书里了”。
人类很早就编百科全书。无论东方或西方,远在奴隶社会就有大学问家独自写的这种书,后来又有集体编辑的。中国是这样,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也是这样。有人说,《洪范·九畴》、《尔雅》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不过,这不是现代意义的百科全书。甚至魏文帝敕编的《皇览》(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最完整的类书),也还不是百科全书。类书是分门别类汇集前人的著作;百科全书则是用条目的形式,写成一篇一篇的文章,把各种知识、事物、人物原原本本地加以叙述,特别是把最新知识作系统的、全面的介绍。编辑类书是中国学者数千年的传统,历代所编类书不下数百种,最著名的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宋代的《太平御览》,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西方各国近二百年来都编新型的百科全书,近年出版的这种书,更是种类繁多。美、英、法、德等国有出了十余种或数十种的。日本也陆续编纂,大量出版。出类书、丛书,和出百科全书大不相同,在思想、文化、政治上,前者所起的作用远逊于后者。狄德罗、达朗贝尔等主编的《法国百科全书》和中国纪晓岚等主编的《四库全书》差不多是同在一个时期,但前者起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它的出版动摇了法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为十八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甚至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四库全书》当然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但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和《法国百科全书》同日而语的。
百科全书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面貌。我国至今没有编出这样的书,是很不适当的。对国内人民来说,也确实有早日出版中国百科全书的必要,这首先是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服务。
出版百科全书是一项科学文化的基本建设。最近二百年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最近二十年科技的突飞猛进,学科的门类愈来愈多,内容日新月异。人们要获得这些新知识,非有一部包罗万象的“全书”不可。一个人的生命有限,专门从事学习的时间更有限(大、中、小学加在一起不过十五、六年),而知识的范围如此广泛,门类如此众多,没有全面地、系统地、概括地介绍各种知识的著作,就无法掌握必要的知识。学科的分类愈来愈细,人们学习的专业愈来愈窄,只凭专业知识而无广博的知识,没有一种便于查阅的、包罗各种知识的书,是不能适应现代生活要求的。要涉猎各种知识,应该备有各种专著,但不是人人都能购置足够的书籍,也不是人人都有收藏千卷万册书籍的地方,即使天天跑图书馆也不能解决问题。如有一部兼收并蓄的书,就能排除这个困难了。今天千变万化的事物,要求人们用最短的时间、最简捷的方法,给自己的疑问找到最急需的正确答案。为了满足求知欲,为了钻研自己专业之外的学科,要有一种能引领人们进入各种知识领域的书。它既有分科分目的概括叙述,又给人们开列出进一步学习的参考书目,从而入门进阶、登堂入室。高中以上、相当于大学程度的广大读者,在学习中要有一部旁征博引、可资参考的书,就象得到一位良师益友,使自己的学习事半功倍。人的脑子装不下无穷的数据和公式,众多的法则和规律,这就要有备忘录式的专书,统计表式的手册。历代文献易于散失,名著巨制应加保存,艺术珍品、地图画幅宜予复制流传,这就需要有一种留之久远、传之后代的文库图集。
上面所说的种种读物、读本、专书著作、参考书、工具书、年鉴、手册、图集画册,综合一起,集其大成者,便是百科全书。有人把百科全书誉为精简的图书馆,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说百科全书是给没有书的人准备的书籍,说百科全书是知识津梁,是科技进阶,是普及提高的手段,是求精深造的钥匙,是万有文库,万宝全书,就是这个缘故。
综上所述,可见我国迫不及待地需要编辑出版这样的百科全书,也只有出版这样的百科全书,才能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对迅速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供有效的工具和锐利的武器。
我们要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就是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适于中国广大读者需要的书。所以称为“大百科”,就是因为它是一部综合性的、以大学生和相当于大学程度的广大读者为对象的大型百科全书。所以冠以“大”字,是为了准备将来在这部“大百科全书”的基础上再编出《中国小百科全书》以及其他多种类型的百科全书。此外,我国是初次编辑这样的百科全书,不同于外国已经出了多种、多卷、多版的百科全书,他们可以在过去大而多的基础上新编少而精的数卷或一、二十卷的百科全书。我们第一次出这样的书,打算有五、六十卷的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准备以学科分类分卷的方式出版,每一学科(一卷或数卷)所有条目则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以便读者检寻;每一学科专卷之前有总论和分类目录,以使读者对本学科获得全面的概括的了解;卷末附汉字笔划索引和内容分析索引,使读者能够迅速查到自己所需要的解答。
为了出好这部《中国大百科全书》,为了进行充分准备,我们决定先出版一种丛刊,取名《百科知识》,刊期暂不限定,大约在一个月至两个月之间出一辑,选刊《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写过程中的一些试写条目,和为写条目参考的知识资料,广泛征求读者意见。这些条目(或类似条目的长短文章)的内容,范围较广,遍及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等各个门类,其中包括国内外各种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最新成就的知识和消息,也刊登一些外国百科全书的情况介绍和条目样品,发表作者、编者、读者对百科全书内容的讨论意见和交流经验的文章。此外,还分出一小部分篇幅,刊登一些论文、回忆、笔记、小品等。所刊登的文章力求做到思想性、知识性并重。我们希望本刊能体现毛泽东同志一向提倡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我们热烈欢迎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投寄上述各种稿件,并且希望大家对《中国大百科全书》提出建议和意见。为了出好《中国大百科全书》,首先要出好为它服务的《百科知识》,恳切希望大家为我们这个丛刊多写稿件,多提意见。
(原载《百科知识》第一期,
本报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