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阅读
  • 0回复

“三五”牌木钟为什么供不应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30
第1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来信

“三五”牌木钟为什么供不应求?
今年四月,有一批外商参观了以生产“三五”牌木钟著称的上海中国钟厂。客商对木钟的机芯质量颇为赞赏,表示愿以每只十五至二十美元的价格,订购三、四十万只木钟。这是一笔很好的买卖,如能成交,中国钟厂每年即可为国家增加几百万美元的外汇收入。但是,中国钟厂却没有接受这笔送上门的好生意。他们对客商说,我们只能供应一万只木钟。
这种好买卖做不成的情况,在中国钟厂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前年,有一个欧洲国家要求订购五万只木钟,因缺货没有凑满这个数。去年,这个国家又向我国外贸部门要求订购二十万只木钟,结果,也因货源不足,只供应了七万只。在国内市场上,“三五”牌木钟也是“热门货”。许多城市一个月上市一次,每次都很快被顾客抢购 一空。许多地区的群众因买不到木钟,纷纷写信给中国钟厂,责问是停产了,还是转产了,强烈要求增加产量,满足需要。
群众喜爱“三五”牌木钟,是因为它独具一格。它使用寿命长,一只钟约可用上四、五十年,被用户们誉为“传代钟”;它走时长,开一次发条能走上二十天;它结构合理,维修方便,“倒拨顺拨,一拨就走”;它的外壳采用我国独特的木雕工艺装潢,放在房间里,是一件很好的艺术装饰品。由于具有这些特点,“三五”牌木钟成为畅销国内外的名牌产品。
如此适销对路的产品,为什么不能多生产一些呢?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中国钟厂。中国钟厂的职工为生产“三五”牌木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作出了很大贡献。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个厂共生产木钟七百三十多万只,为国家提供积累一亿四千多万元,等于全厂固定资产原值的二十五倍。二十二年共出口木钟一百五十二万只,为国家赚取外汇二千二百多万美元。
许多年来,这个厂的产量年年上升,但生产条件基本未变。一九六五年,当这个厂年产二十万只木钟时,厂房面积为一万五千平方米,职工六百八十九人;去年,产量已上升到六十三万只,但是,职工仅增加了五百多人,厂房只增加了六千平方米。厂区越来越拥挤,全厂所有的走廊、过道、楼梯口都堆满了钟的零部件,连职工食堂也改作生产场地了。“三五”牌钟的木壳原来是精雕细刻,有似艺术品,现在由于木刻车间、油漆车间劳动力严重缺乏,也由于费工费时的产品同省工省时的产品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他们只好多做“大路货”,造型美观、费工费时的品种被迫少做或不做。近十多年来,中国钟厂的花色品种从原来的三十多种减少到十多种,严重影响了产品在国际上的竞销能力。
吴复民 施宝华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