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郊区治河工程将竣工 十二万亩良田可免水灾 增产一成获得有力保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5-18
第3版()
专栏:京市新闻

  郊区治河工程将竣工
  十二万亩良田可免水灾   增产一成获得有力保障
【本报讯】记者培蓝报道:京郊治河工程,正在积极进行中。挖掘排水沟的工程已全部完工,疏浚河道及开凿水渠的工程也将告结束。此项工程全部完成后,不仅可使十二万亩良田免遭水灾,且可变一万九千亩旱地为水田。这是今年郊区的一件大事,对郊区今年增产一成,是一个有力的保障。
北京郊区河流纵横。永定河、风河、坝河、凉水河、清河、白桥河(旱河)、南北旱河、金河、南北长河、金沟河、龙河等大小河流十余条,分布于京郊十三、十四、十六、十七、十八、十九等区。在敌伪反动派长期统治期间,这些河流年久失修,河道淤塞,堤坝破坏。如遇山洪或过多雨量,势将造成严重水灾。北京解放后,人民政府曾经组织群众疏浚了北旱河。去年北旱河就没有发生水灾。其余河道未及修理,适逢去年多雨,结果发生了严重的水灾。郊区耕地面积百分之三十(约三十二万亩)被淹,农民遭受很大损失和困难。
去秋水灾过后,郊委会即号召各区制定疏河挖沟计划。今年年初,郊委会根据各区计划,拟定了整个郊区的治河计划,于一月开始动工。现在疏浚排水沟工程已全部完成。共计疏浚一二三、二五○公尺,挖出土方三七四、○四三立方公尺。疏浚河道及开凿水渠工程已近结束。全部工程是在结合救灾,不误农时的原则下,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的。仅前段工程已发出代赈米五○九、八一四斤,按每人每月吃六十斤小米计算,可解决二千八百三十二人三个月的生活问题。群众有了垫本,可以安心春耕,一面也免除了水患。
工程开始之前,郊委会在中央农业部水利局的指导与帮助下,进行了详细的勘察。由于技术人员缺乏,曾聘请北大、清华两校助教与同学参加。同时吸收区村干部及有经验的群众参加测量。开工以前,各区都分别召开了沿河村庄干部会议,明确指出挖河是保证生产、结合救灾的重要工作。并以区为单位,组织了挖河指挥部,掌握与领导全部工程,各村自愿组成挖河大队、分队和小组。
沿河翻身后的农民,深深认识到政府领导挖河,是为了协助自己保护劳动果实,工作情绪很高。虽然挖河时水凉风大,有些渠土还冻着,但大家始终坚持了工作。参加挖河的妇女、老头也和壮年一样积极。区、村干部和党、团员起了积极的带头作用。十六区黑塔村与门头村的参加挖河的农民说:“别说还赚小米,就是不赚小米,也得好好干,这是给自己干活。”十三区北岗子村萧世安的老母亲,自动地给挖河工人送水。
群众在挖河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科学办法。十四区南小街、大红门村的干部们集体研究技术,挖出样子,让群众学习。他们在河沟中打上中桩、底口桩、上口桩作标准,以避免宽窄不一的毛病。十三区驹子房村群众用秫秸按照标准断面作了模型,挖河时按照模型去作。大黄庄和黄杉木店村在开工前先挖好一段标准样子,大家都学会了。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南小街,南苑镇因而提早完成了任务,获得区人民政府奖给“光荣旗”一面。
京郊疏浚河流的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都说这是大善政。鱼地村贫农王亮说:“我分的二亩地今后可涝不着了。”东湖渠村刘德全说:“只有共产党来了才能挖河,国民党在时那管这个!”
治河工程中的缺点是:某些区、村干部缺乏群众观点,缺乏计划性,开会、编组、领粮、选模范占去时间不少,浪费农民生产时间;行政命令的工作作风也严重存在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