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为何刀下不留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02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为何刀下不留皮?
历年第二季度,都是江南生猪收购和杀猪剥皮的小旺季。记者到南昌市的几个皮革、皮件工厂采访,想看看这里的职工怎样抓住大好时光,增产猪皮制革和制皮件的情景。出乎意料之外,看到的却是停产待料和被迫改产帆布制品的景况。南昌市制革厂的负责同志苦笑着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省食品公司所属的南昌肉类联合加工厂,从今年第一季度起,就已经停止剥皮了。人家刀下不留皮,我们不改产就要停机啊!”
猪皮是我国制革工业的主要原料。江西商业部门设在各地城镇的肉联厂、冷冻厂或屠宰场,过去开展杀猪剥皮业务,全省猪皮开剥的最高年产量,在一九七五年曾达到八十八万多张。猪皮制革工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但今年为什么突然不留皮了呢?
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调查访问,感到下面几个问题是挫伤开剥猪皮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第一、猪皮收购价格偏低。江西从一九七四年以来,生猪收购价已几经调整,经他们屠宰销售的带皮鲜猪肉,平均每斤成本为一元零三分,皮的成本同肉的成本是相等的。但是,皮和肉在分开销售后,其差额亏损部分待遇却不相同。每斤带皮鲜猪肉在地市以上城镇售价七角八分,按成本计算要亏损二角五分。这个差额,属于政策性亏损,由国家财政实行补贴。而卖给制革工厂的猪皮,虽然每斤售价八角二分,比带皮鲜肉售价高四分,但按成本计算所亏损的二角一分,国家却不给补贴。开剥量越大,亏损越多。
今年以来,省食品公司及肉联厂的同志担心亏损过多,追查经济责任,干脆就停剥了。他们迫切要求商业部、财政部以及中央有关主管部门,能迅速研究一个统一的妥善的办法,以促进猪皮开剥、制革事业的发展。
第二、生猪屠宰企业剥皮工艺落后,技术改造又缺乏资金。江西各食品公司所属的肉联厂、冷冻厂及屠宰场,是猪皮的集中开剥基地。但这些企业的剥皮工艺,绝大部分仍是手工操作。南昌肉联厂曾经打算新建一座机械化剥皮车间,同杀猪车间一起,形成一条杀猪剥皮的机械化流水作业线。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资金,始终未搞成。
第三、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了成本高、亏损大。制革工厂的同志认为,生猪收购价提高以后,猪皮收购价格相对来说更显得低了,适当调整猪皮收购价格是合理的。另一方面,一些食品公司经营不善,损耗大,把经营性亏损都打在成本上,调价时,把这部分亏损也考虑进去就不合理了。
希望江西省和有以上情况的地区,工业、商业、财政方面的领导机关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猪皮制革工业中的问题,使这一个大有希望的轻工业兴旺发达起来。
本报记者 王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