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不良的动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04
第6版()
专栏:

不良的动机
新华社记者述评
苏联在加紧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渗透和军事扩张的同时,大肆鼓吹加强“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国家之间”,特别是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关系。据苏联公布的材料,苏联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已经从一九五三年的一亿二千万卢布增加到一九七八年的八十五亿卢布,也就是说,二十五年来增加了近七十倍,超过同期苏联对外贸易总额增长速度的四倍。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在苏联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也相应从百分之二点二提高到百分之十二点二。最近三年间,苏联与“七十七国集团”成员国的贸易额增长了百分之五十多。此外,苏联还通过所谓“援助”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
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本来是正常的事情,可是苏联在这样做的时候,却总是怀有不良的动机的。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苏联部长会议去年给外贸工作者的一份“贺词”中就充分说明了苏联对外经济政策的实质。苏联《经济报》今年第十五期报道,这个“贺词”“再一次强调了对外贸易联系在建立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和贯彻苏共以及苏维埃国家的对外政策纲领中的重大作用”。这就是说,苏联的对外经济政策是为它的政治目的服务的。事实表明,苏联的对外经济活动的目的,第一,从西方取得技术和资金;第二,从发展中国家掠夺战略物资并通过不等价交换进行剥削为自己积累资金和财富;第三,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作为向外侵略扩张,实现世界霸权的手段之一。苏联在同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关系时所选择的地区、时机和手段都反映了它的意图。
苏联同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关系选择的重点地区是对它争夺世界霸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区和国家。例如,从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七六年,苏联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援”和“军援”共达三百七十五亿多美元,其中投放到它的战略重点欧洲的侧翼——中东地区占第一位,达百分之六十点三;濒临印度洋的南亚地区居第二位,达百分之十八点四。这两个地区占苏联在此期间对发展中国家“援助”金额的百分之七十八点七。苏联和发展中国家的大量贸易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一九七七年,苏联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将近一半集中在中东、北非和南亚地区。而这些地区和国家恰恰是苏联和其对手加紧争夺的热点所在。
人们不难看到这一现象,即苏联同某一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重大突破往往是当这个国家同西方国家或同其邻国的关系出现紧张或者这个国家内部发生动荡的时候。这时,它总是打着种种旗号,找寻各种借口,不失时机地发展同这些国家的经济关系,以便削弱对手,以经济手段为先导,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一九七五年,土耳其同美国的关系趋于紧张时,柯西金立即飞往安卡拉,承诺了七亿美元的“经援”。据估计,这相当于在此以前八年间向土耳其提供的“经援”的总和。一九七七年,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发生冲突时,苏联除向埃塞俄比亚紧急空运了价值十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和大批古巴雇佣军外,并提供了大量“经援”。这不仅是为了对埃塞俄比亚进行剥削和掠夺,更主要的是为了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非洲之角获得新的立足点。苏联从索马里被赶走之后,南也门对它的战略意义显得更加重要了,于是去年二月,苏联又向南也门追加了六千三百万卢布贷款,还允诺提供更多的“援助”,以换取亚丁港等港口的使用权。去年,越南公开反华以后,苏联马上将它吸收入“经互会”,并通过海空两路紧急给越南运去大批物资。十分明显,苏联这样做的主要动机不是指望从越南这个小伙伴捞到多少经济好处,而是看中了它的战略地位,为了攫取军事基地。
阿富汗政变一年来,为了加紧对这个国家的控制,苏联和它订的“经济合作协定”竟达四十余项之多。
苏联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苏联“帮助”这些国家发展诸如石油、钢铁、机器制造等“国民经济的核心部门”,以便于控制其经济命脉,使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加深对苏联的依赖,进而加强政治上的控制和影响。据塔斯社报道,目前,苏联援建的印度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中,冶金设备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重型电力设备占百分之六十,钢占百分之三十五,石油占百分之七十。今年三月签订的苏印“贸易、经济和科技长期合作协定”规定,苏联继续“帮助”印度发展石油、钢铁和采矿工业。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这个协定是苏联向印度“施加的沉重的压力的一部分,这种压力是要印度同意俄国人对东南亚局势的估计”。
许多事实表明,苏联是发展中国家难以信赖的经济伙伴。它经常因为别人不肯受其控制、不愿追随其政策而突然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销援助,或采取停止供应机器零配件等办法施加压力。众所周知,莫斯科就是用这种办法对付埃及的。
苏联还通过所谓“经济援助”的办法来培植和豢养走卒,利用他们为苏联在世界各地侵略扩张充当打手。十多年来,苏联仅给古巴的“援助”和贷款就达五十亿美元以上,对古巴军队倾注了三十亿美元以上的军事装备。同样,苏联“援助”越南也是要越南充当莫斯科向东南亚扩张的“前哨”和“亚洲的古巴”。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苏联加强“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国家之间”,特别是同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的动机,因此他的代表在马尼拉举行的联合国贸发会议第五届会议上攻击“七十七国集团”制定的“阿鲁沙纲领”,岂不正好暴露了这个“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事业中可靠盟友”的真正面目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