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不景气的西方造船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05
第6版()
专栏:

不景气的西方造船业
艾冰
“黄金时代”早已消逝
西方造船业曾经有过一度繁荣时期。一九七五年创立了造商船三千四百二十万吨的记录。那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船只“巨型船热”,要求建造上十万以至五十万吨的巨型油船。西方各造船厂竞相用新技术,从科研设计、生产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大大推进了生产的合理化和自动化,造船交货周期缩短,质量提高。造船业的发展,推动了钢铁等行业的繁荣。但是,这一“黄金时代”并没有维持多久。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使西方造船业生产大量“过剩”。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三年世界商船量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点二,而同时期的世界海运量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八点八。商船建造量大大超过了外贸海运量增长的速度。一九七四年西方经济危机与石油提价,进一步打击了造船业,特别是油船建造“过剩”更为严重。据统计,一九七四年的运油量仅比一九七三年增加百分之一点五,但这一年的油船吨位却增加了百分之十三以上。到一九七五年六月,闲置油船猛增到三千二百九十九万吨(相当于一九七三年十二月的二十一倍),占世界闲置船舶总吨位四千二百五十八万吨的百分之七十七,其中二十万吨以上的大型油船所占的比重更大。
生产“过剩”形势严重
西方造船业的这种不景气近几年来有了进一步发展。西方舆论惊呼:一九七八年是西方造船业“最糟糕的一年”,“形势空前严重”。
据英国劳埃德船级社不久前发表的报告说,资本主义世界去年第三季度新船订货仅有二千八百万总吨多一点,其中日本做的生意最大,获得了近七百万总吨的订货。但是,这一数字只有日本每年造船能力一千九百万吨的百分之三十七左右。与此同时,亚非拉国家的造船工业却稳步发展,巴西在去年第三季度获得了近三百万总吨的订货。
西方造船厂去年第四季度的定货量比第三季度又减少二百二十六万总吨,这是一九六五年六月以来的最低数字。英国《经济学家》认为,同需求相比,世界拥有的造船设备已过剩百分之三十到四十。
造船“过剩”危机首先袭击中小船厂。这些船厂资金单薄,技术力量又不如大船厂,因此,不少已经破产或为大船厂所吞并。
由于船舶订货锐减,各造船厂都缩减船厂开工率,裁减工人。据统计,日本造船工业会所属的二十三家船厂开工率以一九七四年为一百,到一九七六年已下降到百分之七十。眼下日本四十家造船公司的平均开工率进一步降低到只有百分之三十九。到去年十月为止,日本二十三家造船公司仅在半年内就裁减了一万六千名工人。西德从一九七五年以来也解雇了约一万五千名造船工人。
造船工业需要大量的钢材、油漆等原料。据统计,日本造船用钢量仅在一九七四年就高达七百万吨。通货膨胀给造船工业带来的灾难首先是钢材价格上涨。例如,日本造船用的厚钢板原来每吨四万一千日元,到一九七四年六月猛涨了一万一千日元,即上涨百分之二十八。仅这一年,日本造船用的钢材就一共提价达八百多亿日元。一艘大型油船中,钢材的价格要占全部造价的百分之二十左右。钢材价格的猛涨,使船价上涨,它的销路更加锐减。日本造好了的多达二十多艘的大型油船,就是因为没有主顾,只好用作水上油库或粮仓用。造船工业不景气,造成了对钢铁等原料的需求大大下降。这一连锁反应,进一步加重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困难。
政府大力支撑
西方各造船厂在危机中都力图向建造吨位小的散货船、液化气运输船与钻井平台来寻找出路。许多国家的政府也采取措施出面来支持造船工业。
英国成立了国营的造船工业公司,并用一亿七千万美元来补贴造船价格。英国造船公司利用政府的这一补贴,以低于成本价格百分之二十五的合同来吸引订货。
瑞典在去年已有四分之三的造船业属于国营。瑞典政府对造船实行低息贷款。它规定,在今年六月以前订货的国内造船主得到的低息贷款为合同价值的百分之七十五,为期十二年。瑞典政府已拨出了约四亿七千万美元来弥补造船亏损。
法国政府也准备了二亿美元的基金,以便使法国船只的出售价格能降低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法国造船主还可以得到政府对新造船价格百分之十五的补贴。政府还准备把五家大的造船厂合并成两个大的集团,缩减百分之二十的生产能力,以加强对外竞争。
西德政府拨出了三亿七千万美元,以便德国船主得到定货的船只合同价格的百分之十七点五的补贴。
日本拥有西方最庞大的造船工业体系,职工共有三十三万人。政府采用较为巧妙的补贴方式,通过输出入银行和城市银行向造船业提供一揽子的低息贷款。据统计,从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六年,日本造船业获得的低息贷款从七千五百万美元增加到七亿美元。日本船厂凭借政府支持以及日本钢材价格仍比西欧国家处于竞争的地位,用比欧洲造船约低百分之四十的价格,抢夺欧洲的生意。
美国政府早在一九七○年就实行“新海运造船政策”,刺激商船生产。它规定,美国造船主新造一艘商船,可以得到该船与国外同类船最大差价的百分之三十五的补贴金。这样高的补贴金,在西方国家中首屈一指。近几年来,由于美元不断贬值,它准备把补贴金进一步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五,甚至百分之五十。与此同时,美政府还采取这样一种保护性措施:当商船订货萧条而造成船厂开工不足时,政府就增加军用舰艇的订货。而当商船订货好转时,政府就减少军用舰艇的订货。结果在这几年中,西方不少造船厂开工不足,而美国造船厂的产量却升到世界第四位,仅次于日本、瑞典和英国。据统计,一九七六年美船厂持有的商船订单价值为三十一亿五千万美元,军用舰艇订单价值六十四亿九千四百万美元,总值已接近一百亿美元。
挖肉补疮前景暗淡
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例如,在日本船厂压低造船价格以后,欧洲造船厂商纷纷采取了措施,日本造船业最终招架不了整个西方造船业萧条的袭击,也只好在业已实行平均削减百分之三十五的造船新设备以及成立中小船厂过剩设备收购协会等“共同步骤”后,又进一步采取严格控制工人每周的工作时间等权宜之计,来维持它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
美国政府对造船业的支撑措施已经产生了消极面。日本刊物《造船界》认为,美国的补贴制度,促使美国造船业“在生产合理化方面,比不上日本和西欧所做的努力”。这就是说,它削弱了美国造船业的技术更新,减低了同西方其它国家的竞争能力。一旦没有政府的巨额优厚补贴,美国造船业就会一筹莫展。
总之,目前西方国家想方设法对造船业采取国有化与种种的政府补贴措施,都不过是短时的挖肉补疮措施,消除不了西方造船厂之间的激烈竞争,也挽回不了西方造船业昔日的繁荣。只要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继续萧条下去,西方造船业的严重困境就难于获得解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