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要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06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要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
新华社编者按: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农业人口占百分之八十的国家。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落实党的经济政策,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农村劳动力节余是必不可免的。总的说来,这是件好事。必须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向农林牧副渔五业全面发展进军,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真正的出路。醴陵县的经验,可供参考。
最近,记者在湖南省湘潭地区农村采访,经常可以看到三五个人拉着犁在没膝深的泥水里艰辛地耕田。“耕牛好缺呀!”这是记者的初步印象。但是,深入调查以后,却发现这里既有拖拉机,也不缺少耕牛,那末,耕田为什么还要人拉犁?原来,这里农村劳动力普遍节余,许多人没活干,为了解决多余劳动力出路,人为地采取这个权宜之计。
人多活少,生产队派不出活,已经成了湘潭地区农村突出的一个矛盾。以醴陵县为例,这个县一般的生产队都多余五分之一的劳动力。许多生产队没有办法,采取了一些“土政策”,如有的轮流出工,有的抓阄儿出工,有的取消了定额管理,恢复了大呼隆干的“神仙工”,更有甚者,干脆限制妇女劳动力出工。板杉公社月形山生产队,去冬今春以来,妇女轮到出工的很少。不久前,暴雨冲坏了一些公社的水田,受灾本来是件坏事,有的妇女却拍手叫好:“嘿,这一下好了,冲坏了田,我们又有事做了。”女社员们都担心完不成全年出工定额。
湘潭地区不少县委和农业部门的同志纷纷向记者反映,当前,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就要造成劳动力的浪费,挫伤社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妨碍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醴陵县委深入社队调查研究,摸清造成当前农村劳动力节余的原因。这个县人多地少,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只有七、八分耕地,有的公社平均每人只有二、三分耕地。劳动力本来就多,加上农业机械日益增多和劳动力的自然增长,落实农村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工效显著地提高,更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的节余。
那么,农村中节余劳动力有没有出路呢?醴陵县委在调查中发现一些社队广开生产门路,解决劳动力节余问题效果很好。这个县的王坊公社屏山大队平均每人不到五分耕地,十年前也曾发生过“手中无农活,劳力无处用”的矛盾,大队党支部当时发动群众出谋献策,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兴办社队企业,走农、副、工综合发展的道路,为多余的劳动力开辟生产门路。十年来,他们先后办起了小煤矿、机械厂、养猪场、养鸭场、蚕桑场、渔场、林场、饮食店等十四个大队企业,还把裁缝、泥木工、篾工和小五金修理工等组织起来,共安排劳动力二百九十九个,占大队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六。这样,使这个大队人人有事做、村村无闲人,连老弱病残也都各尽其能,都有了妥善的安排。劳动力的合理安排和使用,给这个大队带来了五业兴旺。十年来,全大队粮食总产量增长一点三倍,亩产由八百四十六斤上升到一千八百二十九斤,生猪头数增长六倍多,总收入增长三点九倍,集体积累增加了七倍多,达到七十多万元,社员每人每年的平均纯收入,前五年是一百一十元,后五年上升到一百五十一元,整个大队由穷变富。
最近,醴陵县委总结推广了屏山大队等合理安排劳动力的经验,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一些措施,抓紧解决节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一、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走农、副、工综合发展的道路,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社队企业。各社队可以因地制宜地大搞种植业、养殖业,适当扩大加工业和采矿业。目前,全县社队企业已经安排劳动力四万二千四百多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十七。二、在科学种田上多下功夫。把劳动力投放到科学管水用水、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培养良种、适当密植、及时防治病虫害、改革农机具、加强田间管理上来,千方百计增加旱地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三、建立常年性的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和积肥专业队,有计划地搞好治山治水、改土造田,维修水利工程。仅这两项,全县就可以安排一万多个劳动力。四、在保证优先发展集体经济的前提下,鼓励和帮助社员经营自留地和正当的家庭副业。醴陵县的这些措施是可行的。其它地方也可以象醴陵县那样广开门路,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切不可消极地限制社员出工或人为地浪费劳动力。
新华社记者 杨善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