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黄连山上军民情深 记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民兵营四连在自卫还击战中支前的先进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06
第4版()
专栏:

黄连山上军民情深
记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民兵营四连在自卫还击战中支前的先进事迹
二月二十六日到三月五日,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民兵营四连跟随解放军某部二营还击越南侵略者,他们同部队一道打穿插、抬担架、送弹药、护理伤员,干得出色。真是军民鱼水深情,其势锐如钢刀。
战斗打响以后,他们在敌人严密封锁的山坡峡谷里,迂回穿插一百二十多里,抢占黄连山主峰,截住了沙巴一线越军的退路,象一把锋利的钢刀,插在敌人的心脏。
担架四连是河口农场职工和部分知识青年组成的。他们亲眼看到过越南强盗骚扰我边境的罪行,亲身受到越南强盗炮轰枪击的威胁,早就义愤填膺,决心严惩侵略者。
二月二十六日凌晨,上级一下达命令,担架四连的指战员,群情振奋,斗志高昂,表示坚决跟上部队,供上弹药,送下伤员,完成穿插任务。经过简单准备,每人背负二十公斤弹药和武器、担架、干粮,随部队出发了。
经过一阵急行军,他们来到敌人的阵地前沿,密集的炮火封锁了山谷。“冲过去!”指挥员一声令下,担架连紧跟部队一齐猛冲。山谷无路,荆棘丛生。担架连背的东西多,急行军很不容易。敌人炮火稀疏的时候,他们大步快跑;炮火稠密的时候,他们匍匐前进,荆棘石块划破了衣服和皮肉,他们全然不顾,继续前进。
二十七日黄昏,云低雾重,穿插部队冲到越军重兵防守的黄连山背后。他们立即攀悬崖、登峭壁,抢占了主峰。越军哨棚距主峰只有五十米,山下有两个团的重兵设防。两军对垒,一场激烈的战斗随时都会打响。担架连不顾两天一夜穿插行军的疲劳,和部队一起构筑工事。
越军发现我军占领了制高点,十分惊慌,用大小火炮一齐乱轰。我阵地上空炮弹横飞,硝烟腾腾。担架连的民兵不顾个人安危,把各种弹药送到全营每一个阵地,压进仇恨的枪膛。我军居高临下,英勇还击,越军丢下一堆尸体,逃窜下去了。
一场速战速胜的战斗之后,我军九个伤员退下火线。为了确保伤员的安全,担架连指导员赵进根带领一排抬担架,副连长吴国礼带领二排掩护,直奔后方包扎所。一路上,山高坡陡,为了抬得平稳,减轻伤员的痛苦,担架前边的两个同志弯着腰,贴着山坡走,后边的两个同志,双手高举着担架,保持水平。背后再由两个同志推着,一步一步前进。
敌人的炮火始终跟踪着他们。
担架队通过龙沙河时,敌人的炮火封锁了河面。为了早点离开险区,他们强渡过河,走至河中心,一块弹片从背后穿过民兵沈玉龙的胸膛,又打伤王国森的腰部。沈玉龙负伤后站立不稳,但他咬紧牙关,紧握担架把,以惊人的毅力又向前迈出了一步、两步……,急流淹没了伤口,热血染红了河水,沈玉龙一阵目眩,全身再也无法控制,他又一次强打精神,对身旁的董再德说:“我挂彩了,快把伤员抬过河去,掩护好,不要管我。”
战友们先把伤员抬过龙沙河,又从急流中找到沈玉龙,沈玉龙已经光荣牺牲了。
越军把黄连山主峰团团围住,发动一次又一次进攻。留在山上的民兵三排在副教导员樊华春、连长柴家富的带领下,和部队并肩战斗,一天打退了越军五次进攻。又有几个伤员从火线上送下来,担架不够用,他们砍来木棒,撕开干粮袋,做成担架。当时战斗正紧,暂时不能送伤员下山,民兵们日夜守护在伤员身边,喂水、喂饭。
牵制和阻击敌人的战斗进入第四天,我军围歼沙巴越军的战斗还没有打响,大家的干粮剩下不多了,水也快喝完了。大家面临着饥饿和干渴的考验。民兵们谁都没有说话,但谁心里都明白:再困难也不能让伤员们饿着渴着。他们默默地把自己仅剩的一点饼干送到副教导员樊华春那里,留着给伤员吃;他们把所有的水壶集中起来,一共半壶水,留给伤员喝。
“水,水……”一个伤员从昏迷中醒来,连连呼喊着。副教导员立即把半壶水送到伤员的嘴边。
伤员流血多,随时都离不了水。当时天下着毛毛雨,为了保证伤员喝水,民兵们张开雨衣接水。从白天到晚上,从黄昏到黎明,大家的衣服湿透了,可是为伤员储存了一点水。
雨停了,灼热的太阳烤得人们汗流浃背,一个个渴得嘴唇干裂。同志们实在受不住了,砍一块芭蕉根,放在嘴里嚼一嚼,用苦涩的汁液润润嗓子和嘴唇,可是谁也不喝一口给伤员的水。
接近胜利的战斗,是最艰苦的战斗。阵地上已断粮三天了。指战员们越打越勇,同时也又饿又渴,疲劳极了。
看到亲人解放军挨饿,担架连的民兵心里格外难受。这时,山下民兵,冒着敌人的炮火送来一些大米。他们留下一点,其余全部送给部队。有米无水,还是煮不成饭,怎么办?民兵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为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上刀山,下龙潭也要弄到水。连长柴家富自告奋勇,带领四个民兵,攀着树杈古藤,下到谷底,借着重雾,在越军枪口底下,打来了清澈的山泉水。
有了水,喷鼻的饭香,飘荡在我军阵地上,军民的深厚情意,鼓舞着同志们的战斗意志。
正义之师,拥军之民,是不可战胜的。他们巍然屹立在黄连山之巅,把艰难困苦和凶残的敌人踩在脚下,切断越军的后退道路,保证了我军打沙巴的彻底胜利。
本报记者 于国厚 鲁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