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手术台前话银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06
第4版()
专栏:

手术台前话银针
六月四日上午,出席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的外国医学专家、世界卫生组织的代表,来到北京结核病研究所,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这个研究所的医务人员所作的三例针麻肺切除手术。
北京结核病研究所座落在北京市东郊,院内月季花盛开,喷泉闪着银光,洋溢着迎宾的气氛。
十几年来,这个研究所共做针麻肺切除手术一千多例,成功率达百分之九十七点二。由于这一出色成绩,它已被世界卫生组织选定为该组织的一个针麻临床研究中心。
九时二十分,在一个手术台前,女针麻医师刘淑琪开始为患者进针。病人是一个中年男子,右肺上叶有一个瘤子,需要切除。他针感良好。外宾们纷纷拿起电影摄影机和照相机,把刘淑琪进针的手法摄入了镜头。
十五分钟以后,手术开始了。我国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结核病研究所胸外科主任辛育龄教授担任主刀。顿时,刀、剪、钳子叮当作响,手术紧张地进行着。病人安详地静躺在手术台上,心跳、脉搏和血压的指标一切正常。刘淑琪一边仔细地观察着手术的进程和病人的脸部表情,一边不断变换着行针的手法。
马来西亚柔佛巴鲁总医院医师钟希光,先是感兴趣地用小型摄影机拍摄着辛育龄熟练地结扎血管的动作,然后又走到病人前,观察病人的脸色。他指着刘淑琪捻转和提插银针的动作,问研究所的副所长李拯民:这样捻针累不累?会不会损伤病人的肌肉组织?用电针是否更好?李拯民说:会损伤一点组织。现在正在同时进行的另两台手术就是用的电针。当然这样对针麻医师来讲是要轻松一些。后来,钟希光又观看了另两台针麻肺切除手术。
手术已进行到开胸阶段。刘淑琪嘱咐病人进行腹式呼吸,并给他吸了一些氧气。外宾们见到病人的呼吸仍然很稳定。有的外宾还到监视病人呼吸、脉搏和皮电的多导生理仪前作了仔细观察。
后来,外国学者在休息室继续通过录相观看手术,并与结核病研究所的同行们进行了一些讨论。尼日利亚麻醉师索狄波一九七五年就曾来这个研究所参观过,并在自己的临床工作中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针麻仪。在休息室里,他热切地同中国麻醉师张树勋共同讨论着使用这种针麻仪所碰到的问题,气氛十分融洽。
十点二十二分,荧光屏上显示出,那个中年男子患者的病肺已经切下。
这时,又回到了手术室的索狄波要求代替刘淑琪,亲自给病人做几分钟针刺麻醉。他运用中国传统的捻转和提插的手法,做得十分认真。在手术的最后阶段,刘淑琪又一次加重了手法,使手术的进行十分顺利。
十一点零五分,手术全部完毕,共历时一小时三十分钟。这时,手术室内灯火齐明,病人神态自若地坐了起来,向外宾们招手致意。外宾们摄下了这一生动的场面。
参观结束以后,外国学者们赞叹不已,有的说:只是一根针的麻醉作用,做那么大的手术,把病人的胸腔都打开了。百闻不如一见,事实真使我们信服了!
外国同行们这种对针刺麻醉的浓厚兴趣和谦虚好学的精神,使辛育龄教授极为感动。他说:一些开展针灸针麻不久的国家的学者曾经这样说,他们国家的这一事业正处在“早春”时期,希望中国和各国朋友们给他们更多的帮助。辛育龄说,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使医学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华社记者 毕靖 陈德宝 周长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