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提高集体经济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从兖州一个大队变“七降一增”为“七增一降”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08
第2版()
专栏:

提高集体经济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
——从兖州一个大队变“七降一增”为“七增一降”谈起
在山东省农村采访,很多同志谈到这些年来农产品成本过高的问题。有些社队生产发展了,集体和社员的实际收入却没有提高,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情况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经营管理不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兖州县委向我们介绍的孙氏闸大队由“七降一增”到“七增一降”的事迹说明,提高集体经济管理水平是加快农业发展,实现增产增收的一个重要措施。
这个大队原来各项管理比较混乱,账目不健全,生产队库存的粮食、棉花和各种物资账目不清,收库出库没有手续;大队经营一个几百亩地的农场,收入支出无账可查,农场的收入年年用完吃光,财物的去向不明;各项费用开支太滥,例如,派人去三里路远的黄屯买一角钱的螺丝钉,报销二角六分钱的“烟茶费”,去三十里远的济宁市买一角钱的老鼠药,报销五角钱的出差费;农用机械和小农具丢失损坏严重,全大队有两台拖拉机、二十六台柴油机,一年维修费高达一万八千五百元;劳动生产缺乏明确的责任制,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不能发挥,有些人盲目外流无人过问。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劳动效率很低,生产成本很高。粮棉成本费用同交售价格相差无几,社员辛辛苦苦干一年,集体和个人的实际收入甚微。生产搞成这个样子,干部向群众交不了账;社员看到队里的事象一盆浆糊,越想越泄气。县里发现这个问题,这年冬天派来了工作队,他们同队干部和社员群众一起,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生产上加强计划管理,实事求是,搞因地制宜种植;在劳动上实行“五定一奖”的生产责任制;在财务上健全了各项账目,规定了开支审批制度和管理钱粮物的手续;对于各项物资加强了管理,推行了农机单机核算,规定了消耗定额,实行了节约奖励。
这么一搞,一九七八年,全大队生产有显著好转,出现了“七增一降”:粮食总产量比上一年增加四十九万九千斤,交售公购粮增加十万五千斤,公共积累增加八百七十三元,集体储备粮增加三万九千斤,农业总收入增加二万三千元,社员分配收入增加十三元,社员口粮增加一百四十五斤,生产费用下降百分之七点八。社员说:这才象个干社会主义的样子了!
我们同兖州县委的一些同志联系孙氏闸大队和其它一些社队的情况,座谈讨论党中央关于农业两个文件的有关加强经营管理的规定,受到很大启发。大家认为,提高集体经济的管理水平,从眼前来说是当务之急,从长远来说,是一项根本大计。如果社会主义经济长期存在着管理上的混乱,其后果不堪设想。根据兖州县的具体情况,大家认为,在经营管理方面需要搞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目前大多数社队都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队里有钱有物,还要会管会用,使其在生产中发挥最大的效益。从兖州全县来看,农用机械总动力平均每个大队有二百五十马力,机械设备不算少,但由于管理不善,责任不明,丢失损坏情况很严重,出现了“抽水机守坡,脱粒机守场,拖拉机晒太阳”的现象。现在,建立了机具保管的责任制,实行了单机核算,消耗定额落实到每台机械,规定了奖惩制度,社员的责任心增强了,机械的完好率提高了,周转率快了,耗油省了,作业效率高了。
二、要帮助生产队实行经济核算,进行经济分析,搞生产要讲究经济效果。县里派到孙氏闸大队的工作队,没带什么机械、化肥,只是帮助队里搞好经济管理,就迅速改变了那里的面貌。
三、训练干部,提高基层干部的经营管理水平,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在经营管理方面被搞得混乱不堪。老干部仍然心有余悸,不敢抓,新干部没有学过,不会抓。兖州县社通过党校、学习班、夜校,把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训练一次以后,现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生产队健全了账目,加强了经营管理,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报通讯员 段心强
本报记者 安子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