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访陈景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08
第4版()
专栏:

访陈景润
“陈景润回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业务处负责人乔立风对记者说。
“他现在在哪里?”
“在宿舍里。”
“他的宿舍在哪里?”
“老地方。”
“老地方”是一间不到十平方米大的小房间。陈景润提升为研究员以后,研究所给他安排了宽敞的住房,但是,他仍然不肯搬家。
陈景润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兴致勃勃地谈了他访问美国的观感。他说,他和吴文俊夫妇、一名翻译,一月初应邀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这个研究所是世界著名的学术中心,经常邀请各国知名的学者前去访问,是一个环境幽静,类似北京的香山的地方,有茂密的森林,如茵的草地和盛开的鲜花。最使人感兴趣的是这里的图书馆藏书很多,一天二十四小时开放。各国科学家有时在阅览室喝茶的时候,也交流学术思想。
“我还是老毛病,喜欢一个人在图书馆里看书;有时我也参加茶会,但是不多。”他笑笑说:“我也同各国科学家交谈,印度、意大利、日本的都有,大家就在黑板上演算各种各样的题目。”
“这个研究所分物理、数学、历史三个研究部门。行政负责人是美国人。但是,在这里工作的科学家大都不是美国人。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最后在这里去世。我和吴文俊教授代表中国科学家在这里参加了纪念爱因斯坦诞生一百周年纪念会。”
陈景润说,他这次到普林斯顿主要是参观、访问,继续搞自己原来的研究工作。访问期间,应邀到普林斯顿大学作了一次演讲。各国科学家对他以往在数论研究方面的工作成绩给以充分的肯定,赞誉他发表在《中国科学》上的关于哥德巴赫问题的研究成果是著名的“陈氏定理”,还称赞他在“筛法”问题上有很大贡献。美国以及英、法、德等国的一些大学和研究所也曾邀请他前去讲学或短期工作,由于他感到国内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都婉言谢绝了。
“几个月来,通过和各国同行共同探讨数论方面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增加了相互间的了解,这对大家都是有益的。”陈景润这样最后谈到了他的美国之行。
谈到今后的工作,陈景润回答得简洁干脆:“念书。”
“现在学术活动以外的事太多了,太分散精力了。我非常想静下心来念书。不然,我就要落后了,就要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了。”他说,他在出国访问期间收到了中外人士上万封来信,他很想每封信都答复,可是“实在没有时间啊”。
我们的访问结束了。离开了陈景润的小屋,但是,脑子里无论如何也驱散不了对陈景润小屋的记忆。在这间小小的陋室里,陈景润十数年如一日,每天早起晚睡,忍受着长年发低烧的病痛,有很久一段时间拿着百分之八十的病假工资,日日夜夜潜心搞科学研究,共演算了六麻袋稿纸。如今,他成名了,已经是国际知名的学者了。可是,他还是他。
我记起他自己的几段话:
“我自己感到,我只不过是攀上了科学的一座小山包,但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却让我上了主席台。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鼓舞和鞭策。”
“党对我的关怀,也是对所有知识分子的关怀。我的经历和千千万万科学工作者的经历都说明,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必须苦战。我决心以周总理为榜样,和疾病作斗争,为革命贡献毕生精力。”
新华社记者 顾迈南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