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走私漏税问题未获解决 广东盐税收入骤降 已引起华南财经委员会注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5-19
第2版()
专栏:

  走私漏税问题未获解决
  广东盐税收入骤降
  已引起华南财经委员会注意
【本报广州讯】特派记者萧航报道:由于严重的走私问题未获及时解决,致粤盐税收骤降,现已引起华南财经委员会注意。据广东省盐务局报告,二月份盐税收款折米九万一千三百六十担(每担一百市斤,下同),仅完成规定任务的百分之三十四,三月份收款折米降至五万五千零四十担,只及规定任务的百分之二十。通过两广盐区主要市场的广州市所销售的盐,原占粤盐总销额的五分之二到五分之三,但自三月二十六日至三十一日的六天内,仅收税款一千三百万元。如按正常销额计算,每日至少应收十亿元,六天即达六十亿元,两数相较,相差近六十倍之巨。在同一时间内,已无商人赴场配盐。其他城镇,除江门每日尚收四千万元的税款之外,余如汕头、惠阳、白石等地税收均骤减,甚至一连几天,毫无收入。现在海陆丰、雷州、电博、双恩四处盐场,因有产无销,盐民生活已十分困难,生产几乎陷于停顿。本来,三月份粤盐产量定额为三十九万五千担,实产却只有九万五千担,不及定额的四分之一。
洋盐私销利润优厚 火车乘客大部走私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首先是走私问题严重,而又未能及时解决。广东盐场原很分散,管理困难。国民党统治期间,两广盐区有盐警三千人,依然私盐遍地。解放后,广东七场的盐警,不到四百人,省盐务局的直属武装只有九名。加以新区群众工作基础薄弱,若干地方干部又有轻视税收思想,而盐务工作本身又存在某些缺点,遂致私盐占领了广东南部及韩江流域的市场。另外,两广盐区接近香港、澳门,两地每年进口洋盐一百二十万担,年需不过三十万担,至少有九十万担通过各种方法私销到广东。由于洋盐私销利大,每担盐可赚一担米,走私就越来越多。据调查,目前广九路之广(州)深(圳)段路局虽一再加班运输,而乘客仍异常拥挤,而乘客中的百分之九十以走私为业。据可靠的估计,以每日三千人,每人至少夹带私盐二十斤计算,每日零星私盐即有六百担入境。如果加上大批私携的洋盐,那么经广九路漏进的私盐,每月至少在三万担以上。而经珠江三角洲水上私漏进来的洋盐,又比这多一倍。仅仅这两项洋盐的走私漏税,国家税收每月即损失约十万担米。
淮盐销售湘南各地 粤盐销路遂形减少
其次,销区没有划清,湘南市场没有打开,也是粤盐滞销的原因之一。本来,湘南原为粤盐销区,目前由于淮盐成本较低,运输条件较为方便,销售于湘南者数量甚大,粤盐销路已大受影响。而中南盐业公司又于三月二十五日以盐业一七七号代电令华南分公司“速将郴县(湘南销盐据点)销售处撤销,所有存盐交给湖南省公司接收。”这样,就堵塞了粤盐的湘南销路,而与中央全国盐务会议决定的“粤盐供销广东、广西,余盐行销湘南、赣南各一部”相抵触。但这一问题是盐务机关内部的问题,较易解决。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加强缉私工作。
统一管理加强缉私 漏税现象即可减少
走私问题之所以如此严重,乃是由于:第一,中央早于二月间批准拨交两广盐务局部分武装,而迄未切实执行。第二,两广盐区机构打乱。两广盐区因地理上等等条件,原是不可分的,解放后却仅成立了广东省盐务局,致原属两广盐区的分支机构,如梧州、南宁、船埠等地盐局,全合并于广西税务局,造成业务上的不统一现象。例如广东省自一月三十一日即按规定每担盐征税一百斤米,而广西的船埠(郁林县属)直到三月中旬,仍违章每担盐只征五十斤米。这样仅是向私盐征税,而不采取没收方法。而且广西米价较广东为低,于是大量私盐流向广西,致使桂边如博白、沙河、盘龙等地成了私盐的闹市。而广东的缉私武装到了桂边,当地政府又不让入境查缉。第三,若干部队利用军车、军船在广东南部、广州附近及广西边境大运私盐。第四,广东省盐务局向领导上要求者多,自己主动想办法改进工作者少。目前税警数目本来不多,而且不少人的工作情绪不高,甚至见了私盐也不管,有的则干脆勾结走私商谋利。第五,在广九线上,盐务局和路局配合不好,造成了查缉上的困难。据广东省盐务局计算,以每日所收票价与漏税比较,等于国家以漏税的损失来养活铁路,养活走私商人。不过,最近由于盐务局突击查缉了十五个昼夜,广九路上的走私现象已大减,多半改由水上偷运。这些问题已由广东省盐务局分别提交有关机关,以期求得迅速解决,保证全国盐务会议决定的实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