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保护芦苇资源 发展造纸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13
第2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来信

保护芦苇资源 发展造纸工业
在我国最大的芦苇生产基地黑龙江省,许多苇区不重视芦苇生产,任意毁苇开荒或滥砍乱抢,致使苇塘面积不断缩小,芦苇资源遭到破坏,芦苇产量显著下降。据统计,全省苇塘面积六十年代有六百万亩,现在只有三百三十万亩,减少将近一半。芦苇收购量,历史最高年份的一九六六年为十八万多吨,一九七七年下降到八万多吨;一九七八年稍有回升,仍只有十一万五千吨,严重影响了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
黑龙江省境内江河纵横,河滩、湖沼密布,芦苇资源极其丰富。这些芦苇资源集中成片,既便于治理,商品率又高。在嫩江和合江地区的许多沼泽地和河滩地上,都生长着葳蕤繁茂、一望无际的芦苇,每块跨越数县,面积均在几十万亩到一、二百万亩以上,是我国芦苇资源的天然宝库。
芦苇的经济价值很高。它有广泛的用途,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用芦苇造纸,可以节约木材,而且质量好、出浆率高。每两吨多一点芦苇便可以造一吨凸版纸,大约相当于五立方米木材的用途。一些重要的、质量要求高的书籍,都是用芦苇原料制成的纸张印刷的。
黑龙江省芦苇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在解放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前些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再加上各级领导对保护芦苇资源重视不够,许多苇区在粮食和芦苇关系的摆法上,重粮轻苇的思想比较严重,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忽视芦苇和其它水产资源的全面发展。许多地方连年筑堤坝、建水库,却没有考虑保护芦苇资源,使大片大片的苇塘干涸断水,资源退化,面积缩小。不少地方还提出“向苇塘要粮”的错误口号,派出“远征队”,进塘毁苇开荒,使大批芦苇资源遭到破坏。据黑龙江省轻工业局造纸芦苇公司的同志介绍,仅合江地区的宝清、集贤、萝北、同江、富锦五个县,从一九七三年以来,围垦苇塘面积就达四十万零三千亩,占这五个县苇塘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
造成芦苇资源被破坏的另一个原因是苇塘的所有权不固定,以致许多地方滥伐乱抢芦苇的现象很严重。特别是一些跨越县、社、队的苇塘,往往无人管理,春天放马啃青,夏天割草当柴烧。芦苇成熟以后,又乱抢滥割,或是私拉偷运,却没有哪个部门认真考虑苇塘的建设问题,建塘所需的物资供应没有保证。这种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芦苇生产的发展。
黑龙江省芦苇资源的破坏和芦苇产量的下降,已给造纸工业造成很大的影响。据轻工业部门的同志介绍,全国以芦苇为原料的十大纸厂,由于芦苇供应不足,设备能力仅发挥百分之六十左右。黑龙江省内二十九个以芦苇为原料的造纸厂,也有二十多个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为了保护芦苇资源,发展造纸工业,去年秋天,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已经要求芦苇产区各地、市、县、旗采取坚决措施,制止断水灭苇、毁苇开荒的行为。对严重破坏芦苇资源和芦苇生产的,要追究责任,赔偿损失,严肃处理。这些措施已经形成文件下达各地,并张贴布告广为宣传。广大干部和群众希望这些措施能认真贯彻落实,那将对全省今后保护芦苇资源,促进芦苇生产和造纸工业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刘常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