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把雷锋精神带到瑶寨——记蒲芦公社党委书记覃秀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14
第4版()
专栏:

把雷锋精神带到瑶寨
——记蒲芦公社党委书记覃秀裕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小瑶山区的瑶寨里,经常看见一个身穿一套褪了色的黄军装,脚穿麻草鞋的中年人。他每到一个村寨,不论瑶、壮、汉族男女社员都象看见亲人一样,老远地就跟他打招呼。这就是被山区各族群众誉为“把雷锋精神带到深山瑶寨”的蒲芦公社党委书记覃秀裕。
覃秀裕原是沈阳军区某部队的管理股长,是一个自觉学习雷锋的好干部。多次受到部队党委的嘉奖和通报表扬。
一九七五年部队有一批干部要转业到地方上工作,覃秀裕这个在部队战斗了二十年的老战士,积极报名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一九七六年二月,部队党委批准他转业到故乡广西荔浦县,安排在县副食品公司担任副经理。
覃秀裕到副食品公司报到以后,公司经理对他这个助手很客气,生活上很照顾,不仅给他分配了较好的住房,还专门给他配备了一辆新凤凰牌的自行车,并给他已经随军多年的爱人在公司门市部安排工作。覃秀裕心里很不安,他想原来自己是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现在不但不艰苦,反而生活条件很优越。于是,他再次向部队党委和县委领导提出请求,要求派他到山区去,和那里的人民一道改变山区穷困落后的面貌。不久,他的要求被批准了,县委决定调他到全县比较艰苦的西部小瑶山区浦芦公社担任党委副书记。
覃秀裕来到公社的第三天,就让公社副书记、瑶族干部李有能带他到离公社六七十里远的万全、古立、万福三个瑶族聚居的大队去。他背着一捆自己买来的《雷锋日记》、《雷锋的故事》等图书爬山涉水向深山区前进。就这样,他白天边走边看,晚上同干部、社员座谈,六天时间把三个大队走了一遍。
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熟悉了深山瑶寨的情况,覃秀裕感到对改变山区穷困落后的面貌有了信心。他想山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山区也有它有利的条件,竹、木资源和各种山货土产都很丰富,只要逐步改善交通条件和落实好经济政策,这里完全可以建成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新山区。
公社党委分工时,考虑到覃秀裕刚到山区,需要有个适应过程,暂时没有同意他到边远山区大队蹲点的要求,分工他抓社直机关和财贸工作。覃秀裕在分管财贸工作期间,办事严肃认真,坚持原则,从来不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别人谋私利。他的生活也非常俭朴,他用的一只旧木箱还是参军时带到部队去的。有一天,和他同时参军的老战友来看他,发现他房间里空荡荡的什么新家具也没有,只有这只旧木箱,就劝他把旧木箱丢掉,并帮助他做个五斗柜和一对沙发。覃秀裕意味深长地说:“老赵,这可是我的传家宝啊!我就来带这个头,不做那些家具。”
覃秀裕和他爱人每月工资有一百多元,只有两个孩子上学,生活比较宽裕。但他平时生活非常节省。他对自己这样克勤克俭,可是,对国家、对集体、对有困难的群众却很慷慨。他转业到地方工作后,累计有一百三十五元的出差补助费,他一分没领,应领的补助粮票一百二十五斤,他一斤不要,但是一九七七年,当他知道县里正在兴建的长滩河电站遇到资金不足的困难时,就毫不犹豫地拿出节余的五十元钱,以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名义汇寄给长滩河电站工程指挥部。有个小学生躲石炮不幸受伤,需要立即送县医院动手术治疗,学生的家长当时没有钱,他知道后马上就拿出二十元钱送去。象这样无偿地支援困难户和五保户社员,三年来共有八次。
覃秀裕不仅在经济上帮助人,而且在工作和生活上只要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是热情帮助。有一天,他从万全大队桃树脚生产队回公社,刚出村就看见公社食品站有个收购员在收购鸡鸭,排队的社员很多,收购员又称秤又付款,忙不过来,覃秀裕把袖子一卷就上去帮助收购员称秤。社员们一见笑着说:“老覃又当上收购员了!”
今年春节前,浦芦公社原党委书记调到别的公社工作去了,县委决定由覃秀裕担任公社党委书记。他的担子重了,要考虑的问题多了,但他仍然以雷锋同志为榜样,把群众时刻放在心上。旧历年除夕下午,他象往年一样,给公社附近两个七十多岁的五保户社员亲自送去了年货,他们感动地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书记啊!”
新华社通讯员 陆良宇
新华社记者 肖美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