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从针灸治疗菌痢,看如何整理提高祖国医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14
第4版()
专栏:

从针灸治疗菌痢,看如何整理提高祖国医学
在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的讲台上,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医院、江苏省中医研究所共同提供了一篇《针灸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论文报告,引起了参加会议的中外专家、医务工作者的广泛注意。
(一)
在有些人的传统观念中,针灸只能治疗功能性的慢性疾病和止疼,不能治疗器质性的病变,更不能治疗急性传染性疾病。一九六○年以前,许多医院收治痢疾患者,一般都是用抗痢药物治疗,虽有疗效,但有些人副作用也很明显。当时,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邱茂良同志提出,能不能用针灸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有人反对说,菌痢是由细菌传染的,针那么几下,就能把细菌刺死啦?邱茂良翻阅了大量古典医籍,发现《黄帝内经》、《甲乙经》、《千金方》、《资生经》以及《针灸大成》中,均有针灸治疗各种肠道系统疾病,其中也包括菌痢的记载。邱茂良虽然没有用针灸治疗菌痢的经验,但他在长期实践中,曾用针灸治好过病毒性感冒、肺炎、肠炎、疟疾等病症。他认为:古人确实是用针灸治疗痢疾的。只是在清末以后,反动统治阶级摧残针灸事业,使学针灸的人越来越少,治疗范围也越来越窄。自己作为一个老中医,有责任把这一祖国医学遗产挖掘出来,使之为今人的健康服务。
从一九六三年起,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先后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医院、江苏省中医研究所协作,认真研究古人用针灸治疗痢疾的经验和理论,并用近代科学方法加以整理、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十五年来,他们先后收治了一千二百三十六例菌痢患者,在不用任何药物、单纯用针灸治疗的情况下,治愈率达百分之九十二左右。据五百九十六例大便细菌培养阳性的菌痢患者的疗效分析:针灸后平均一点八天患者体温即降至正常,二点九天腹痛症状消失,二点一天腹泻症状被控制住,三点九天大便显微镜检查看不到脓细胞和红血球,五天大便细菌培养转阴。这一成果,不仅节约了大量药物,使有些患者得以避免因服用抗菌素带来的副作用,而且冲破了某些人的旧观念,为治疗急性传染性疾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一九七八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它被评为一级成果。
(二)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对于疾病的认识是不完全的,有些也是不具体的,因此,古书上虽有针灸治疗痢疾的记载,但都失之笼统。以选取穴位为例,古医书记载有关治疗肠炎、痢疾的穴位有五十多个。这五十多个穴位,是不是每一个都有效?那些最有效?第一年,邱茂良和同志们一起,选取了和肠道系统关系比较密切的十八个穴位。针灸这些穴位,治疗十多个病情较轻的患者,结果,大部分有效果,但不如用药来得快,少部分患者效果不理想,仍改用药物治疗。这时有人怀疑了。参加实验的同志认为:祖国医学遗产好比一块“土玉”,需要我们认真琢磨。这个琢磨的过程是长期的,艰苦的。这次,虽然没有取得理想的疗效,却证明针灸对于治疗痢疾是有一定效果的。效果不理想,是我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完全,不深入。第二年,他们通过实践,舍弃了一些原理、作用大体相同的重复穴位,使针灸穴位从十八个减少到十个,疗效有了提高。
针灸穴位减少了,疗效反而提高了,这是为什么?古医书记载,针灸不要“多针幸中”,要“精简疏针”,才能“针力专”,效果好。参加实验的中西医反复琢磨了古人的这一治疗原则,并在实践中,结合筛选穴位,探讨怎样才能精简疏针,做到针得中,针力专。大家认为,中医西医学说对菌痢的病因、机理说法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菌痢的病根在肠道。肠道发生病变,就会引起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如能集中针力,消除肠道病变,不是就击中要害了吗?怎样才能集中针力,消除肠道病变呢?《黄帝内经》记载,最直接作用于肠道的是“上巨虚”和“天枢”两个穴位,他们便以这两个穴位为主,给病人针灸。针灸穴位又逐渐从十个减少到四个,疗效果然从百分之七十左右提高到百分之八十六。从五十多个穴位,筛选成四个穴位,先后花了四年时间。
针灸治疗菌痢的另一问题是采用什么手法。古医书有关针灸手法的记载很多,明代特别强调“复式手法”。他们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它比起“提插为主,辗转为辅”的手法来,在疗效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操作上却烦琐得多,技术要求也很严格,很不容易掌握,也较难推广,便决定暂时舍弃。他们认为,对古人的东西,应持慎重态度,轻易肯定或者轻易否定,都不利于挖掘、整理祖国医学。而且医学科学总是不断发展的,今天证明无效的东西,也不能肯定它永远无效,将来在实践中,还要继续观察、比较。
(三)
有人认为,针灸只要找对穴位,把针扎下去就行了。这样认识是太简单了。针灸是中医的组成部分,要搞好针灸治疗,离不开中医理论。一次,一位高烧四十度的患者,一天拉四十多次脓血便,进院第一天,一位年轻的实习大夫,按常规给患者针灸,症状没有控制住。大家分析了患者病情和大夫针灸情况,认为诊断是对的,穴位也没有错,但刺激量不够。于是,加深进针深度,加大刺激量,四个小时后,病人体温开始下降,大便次数逐渐减少,脓血便情况也有改善。根据患者病情好转情况,逐渐减弱针灸刺激量,四天后,诸种症状消失,五天后,大便细菌培养转阴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截然不同的疗效?主要因为后者运用中医关于针灸的理论作指导。《黄帝内经》中说,病有浮沉,刺有深浅,病重浅刺,不能到达病所,病浅深刺,超过病所,都影响疗效。
针灸治疗菌痢,不仅要用中医关于针灸的理论作指导,还要用中医指导内科治疗菌痢的理论作指导,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有一个时期,他们根据常规,在菌痢患者进院后,给病人针灸“上巨虚”、“天枢”等四个穴位,有人病情迅速好转,有人好转得比较慢。为什么效果不同呢?他们结合中医指导内科治疗菌痢的理论,分析了病人的情况。内科理论认为:急性菌痢分三型,热重湿轻型,湿重热轻型,寒湿型。治疗
时,要根据不同类型,辨证施治。根据这个理
论,针灸治疗菌痢,也必须分别不同类型,辨
证施针。他们立即对热重湿轻型病人增加清热
的曲池、合谷穴位,对湿重热轻型病人,增加理脾化湿的阴陵泉穴位,病人病情迅速好转。他们进一步加强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疗效也从百分之八十六逐步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二。他们认为,针灸离开了中医理论,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挖不到宝,也治不好病。
(四)
针灸为什么能治好菌痢?为什么细菌就被杀死了呢?他们认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对于针灸治疗菌痢老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就不能更好地发扬、提高祖国医学,也不能使人完全信服。南京中医学院科研处邀请了生理、生化教授、专家一起研究,并从一九七四年起,和江苏省中医研究所协作,运用现代科学仪器和科学方法,对五十例菌痢患者和大量实验动物进行了十一项免疫指标的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十一项免疫指标在针灸前后都有明显差异。如患者血液中三种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在针灸后三天,分别增加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三十三,针灸十二天后,分别增加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二;溶菌酶含量,针灸三天后,平均增加一倍以上;杀菌活力,针灸后三十分钟,平均增加百分之七十三;痢疾抗体,针灸五天后,平均增加三倍半;粪便中的抗体,针灸三天后,平均增加百分之八十四。家兔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针灸后六天,平均增强百分之五十。这些实验结果表明,针灸能够激发、调动和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卫能力,充分发挥它与痢疾杆菌的战斗作用,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消灭了痢疾杆菌。至于针灸究竟通过那些途径来调动这些免疫防卫能力,免疫防卫能力又怎样消灭痢疾杆菌,这是他们准备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这一科学实验,不仅用近代科学方法,验证、分析了祖国医学关于针灸治疗菌痢的原理,而且进一步验证了祖国医学关于“扶正去邪”的理论。他们认为,只要在实践中认真挖掘、整理祖国医学,并不断地用现代科学仪器和手段验证、提高、发展,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精华,将会大放异彩。 本报记者 缪宜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