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用实践的观点总结经验是治疗心有余悸的良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15
第1版()
专栏:

用实践的观点总结经验是治疗心有余悸的良方
《云南日报》报道永仁县委轮训农村基层干部,总结经验,使大家提高了认识,划清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界限,解除了顾虑,决心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同时,该报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是治疗心有余悸的良方》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本报讯 据《云南日报》报道:中共云南永仁县委轮训农村基层干部,以党中央两个农业文件和《实践论》为武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联系本地实际,总结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提高了认识,划清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解除了重重顾虑,决心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的两个农业文件,加快农业发展步伐。
参加轮训的广大基层干部,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联系本地解放二十多年来农业生产发展中出现两个马鞍形的实际,大摆表现,细查危害,深刻地认识到极左路线给农村带来的严重祸害。宜就公社木马大队党支部委员、大队长李万有,在讨论中说:“我们木马大队过去几年由富变穷,就是吃了极左的亏。一九六六年以前,我们大队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展种植业的多种经营,积极开展工副业生产,全大队粮食增产,现金收入增加,粮食总产量曾经达到九十四万多斤,平均每人分配九十多元。以后,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刮起了一股又一股‘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邪风,有的队干部卖自留地里的蔬菜,也被扣上‘带头搞资本主义’的大帽子,撤了职,挨批斗,搞得人们有理说不清。这样割来割去,就把大队的工副业‘割’光了,把社员的正当家庭副业‘割’掉了,把集体的积累‘割’完了,把群众的积极性‘割’跑了。到了一九七六年,全大队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六十万斤,经济收入比一九六六年减少百分之五十,八个生产队中就有六个吃返销粮,有三个队欠的贷款超过万元。粉碎‘四人帮’以后,大队党支部带领群众狠批了极左路线,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认真抓了定额管理和评工记分,用政策调动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全大队一九七七年的粮食产量就回升到七十七万斤,一九七八年又增加到九十八万斤,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总收入也增加了百分之四十。”通过总结,大家从许多活生生的事实中清楚看到,文化大革命中批判的不少东西并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不深入肃清极左路线的流毒和影响,贯彻落实好中央两个农业文件,要尽快把农业搞上去是不可能的。
《云南日报》同时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是治疗心有余悸的良方》的特约评论员的文章。评论说:
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成年累月地战斗在第一线,直接参与三大革命运动的斗争实践,有丰富的、深刻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只要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他们就可以冲破林彪、“四人帮”极左的精神枷锁,改变思想僵化或半僵化的状况,提高执行三中全会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人们心有余悸,到底怕什么呢?怕这怕那,怕千怕万,说来说去,是怕犯右的错误。在农村经济工作中什么是右呢?资本主义是右。右要不要怕呢?要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的坚定不移的方向是社会主义,“棒打不回头”,这条路是走定了的;资本主义是死路一条,我们坚决反对,这也是确定无疑的。但是,问题的焦点不在抽象地争论什么是“左”或右,而是要看实质,要明确地分清三中全会所制定的农村经济政策,究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林彪、“四人帮”所鼓吹的极左货色是假社会主义还是真社会主义;林彪、“四人帮”所一再批判的究竟是资本主义还是科学的社会主义。一句话,究竟谁是谁非,谁是真理,用实践来检验一下,就可以一清二楚了。永仁县参加轮训的干部,把二十多年来农业生产发展中出现的两个马鞍形的实际,一五一十地摆出来,然后加以科学地分析,事情就一目了然了!原来“四人帮”鼓吹的是普遍贫穷的假社会主义,他们批的所谓资本主义,恰恰是我们党一向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行假社会主义,生产下降,生活困难,集体经济单薄无力,社员缺食少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粮多钱多,集体壮大,社员富裕。三起两落的实践,象照妖镜一样,使极左路线现了原形。结论不言自明,这就是必须坚决贯彻中央两个农业文件所规定的政策,才能把农业搞上去,舍此之外,别无他途。
理论一旦掌握了群众就变成了巨大的物质力量。
两个三起两落的实践不是到处都有过吗?不是大家都亲身经历过吗?
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是大家都可以做吗?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省农村的经济,由于执行了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当时是多么繁荣啊!那时的生产和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以后到三年暂时困难时期,我们又是怎么样的困难哪!但是党中央和毛主席亲自领导制订的“十二条”一下来,《六十条》一公布,调整了社队规模,落实了“小自由”政策,贯彻了按劳分配原则,恢复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没有用几年,到六二年、六三年,云南农村的生产力迅速地向前发展了,到六六年以前,全省和全国一样,出现了政治上安定团结、集体经济巩固、工农业生产发展、市场繁荣兴旺的景象。所有这些,对于三十岁以上的人,都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的。我们靠什么恢复的?那时,我们还没有现在这么多水利设施,没有这么多拖拉机,没有这么多化肥,没有这么强大的工业体系支援,而我们却恢复得这么快,奇迹一般地快,到底是什么原因?毫无疑问是党的正确领导,是全党全体人民的艰苦奋斗,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而在农村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靠党的正确的经济政策调动了千百万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我们现在实行的农村经济政策,是在总结了合作化时期和六六年以前的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完善起来的;正是这些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政策,被林彪“四人帮”诬蔑为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批判了长达十年之久。那末,真理属于谁呢?在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面前,这已经明白如画。
我们都应当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学习中央文件,联系实际,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了,何愁心有余悸不消除,何愁理不直气不壮,何愁不敢大胆地坚决地落实党的政策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