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要造“绿色万里长城”先要巩固前进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15
第2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述评

要造“绿色万里长城”先要巩固前进基地
目前,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的几千万人民正在着手建设北方“绿色万里长城”。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与此同时,如何保护好“三北”地区现有的林木,也应该提到我们的议事日程上来。因为保护好现有的林木再加上新造的防护林,“绿色万里长城”将会加速建成。反之,一面造林,一面毁林,就象一加一又减一,永远是一。如果造一亩毁两亩、三亩,那么,不但“绿色万里长城”建不成,就连祖宗留下的基业也将会被葬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护好“三北”地区现有的林木,就是巩固建设北方“绿色万里长城”的前进基地。
“三北”风沙地区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有为数不多的水源涵养林和天然固沙林。据森林普查,大约为近亿亩,其面积略微多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一期工程的造林规划面积。这些林木,主要分布在绿洲的边缘、沙漠的边缘和内陆河流两岸,以及水土流失地区的高山峻岭。这些林木,不仅对维持“三北”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又是这一地区今后进一步开展植树造林的种源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北”地区,我们一方面提倡积极植树造林,一方面有少数地方却在继续毁林砍树。你只要到“三北”地区转上一圈,就可以亲眼看到,一些地方的公路上,马车、牛车、骆驼拉车,甚至汽车、拖拉机全用上,装载着一车又一车的树干、树枝和树根。这大多是乱砍滥伐而来的。有的人一把斧头一把刀,毁起林来,甚至连祁连山、天山上上百年才能成材的云杉,沙漠边缘和腹地几十年才能成材的胡杨和固沙的红柳,也毫不留情。以至出现了有些地方毁林超过造林的反常现象。有的省、自治区毁林面积,相当于造林保存面积的两倍,最多的县毁林面积超过造林保存面积的九倍。这样做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将造成自然条件进一步恶化,沙漠面积继续扩大,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对这种现象曾经一再提出批评,说这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对此,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三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特别是西北水缺雨少,造一亩林非常不易。甘肃、新疆林业部门的同志算了一笔帐,以国营造林为例,从栽树到成材,每亩林子国家要投资二、三百元之多,而且还要耗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宝贵的时间。特别是今后每年对“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还要专款投资,如果我们只造不管,甚至随意毁坏林木,实在是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犯罪。
加强现有林木的管护,我们年年讲,几乎是老生常谈了。为什么奏效不大?关键是许多地方和部门的领导没有真正重视起来。这些同志不去很好地研究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不懂得农、林、牧三者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往往只看眼前,不顾长远;只顾小集体的利益,不顾国家的整体利益。烧柴问题解决不了,便到处砍树、拔草、刮草皮用来付之一炬;说发展农牧业,就毁林开荒,毁林放牧。西北地区的一些地、县、社、队,为了扩大耕田,又常常断绝内陆河下游的林木赖以生存的水源,导致天然林、人工林成千上万亩枯死。
最近,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保护森林制止乱砍滥伐的布告》,人大常委会原则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不少地方已经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了保护森林资源的具体措施。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领导至今对毁林现象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少数地方甚至还在纵容毁林毁草。这样,问题就严重了。我们必须加强法制观念,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否则,森林法变成一纸空文,有什么用?当然,这些地区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譬如,林木稀少,社员烧柴困难,农业用水本来就很紧张,轮到林业更顾不上了。但是,从许多先进县、社、队的经验来看,只要各级党委重视了,问题也不难解决,凡是缺柴的社队、国营农牧场、机关、部队,可以大力营造新炭林,争取在几年内基本解决烧柴问题。有煤炭资源的地方,目前应适当增加一些煤炭供应。西北灌溉农业地区的供水分配,要农、林、牧统筹安排。特别是上游地区不能擅自断绝下游森林所需的水源。要尊重历史习惯,保证天然林木和人工林木所需用水。
许多干部、群众说得好,“三北”地区仅存的上亿亩林木,是我们建设北方“绿色万里长城”的“根据地”。有了这块可靠的林业“根据地”,可以造一片,巩固一片,循序渐进,扩大战果,事半功倍。丢掉了它,就会事倍功半。尤其是宁夏贺兰山和甘肃乌峭岭以西雨量稀少的荒漠地区,如果毁了祁连山、天山水源涵养林,断绝了水源,那就更谈不上建设“绿色万里长城”了。他们建议林业部门把保护“三北”地区的近亿亩林木,列入“三北”防护林体系,作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一部分人力、财力、物力搞好天然植被的保护,办一些经营林场和护林站,积极开展封山育林、封沙育林育草,实现造林与管护相结合。
我们热切地期望,“三北”地区的林木面积,今后能与年俱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