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日本、美国和西欧舆论评述我国经济调整 中国将更加扎实稳妥地实现四个现代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15
第5版()
专栏:

日本、美国和西欧舆论评述我国经济调整
中国将更加扎实稳妥地实现四个现代化
新华社东京六月十四日电 日本经济界和舆论关心中国正在进行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工作,认为这种调整是适时的,中国是在更加扎实地实现四个现代化。
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通商产业省和外务省认为,中国调整经济是“重新制订一个考虑到具有更好的投资效果的建设计划”。这家报纸还报道,日本银行在一项调查报告中说,中国调整经济,是“从整个经济的角度,加速实现更加现实的投资计划”。这个调查报告还说,这“并不意味着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现代化的路线,而是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是“要执行更加现实地调整和更加现实地对待这样的(加速实现经济现代化)基本路线”。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副会长稻山嘉宽早些时候在一次午餐会上说,中国这次调整计划,是考虑到了平衡,是有准备的行动。稻山在回答日本《每日新闻》记者问时说:“中国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没有基本变化”。《读卖新闻》最近在社论中说,中国调整经济的方向是“转向能够取得平衡的现代化”。
《日本经济新闻》在一篇社论中表示,中国作出调整经济计划的决定是“适时的”。社论指出:“国民经济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不修订不合实际的计划而干到几乎失败,这种事例并不少见。从这点来看,中国的作法也许是应该受到称赞的”。
日本《国际贸易》在一篇评论中指出:中国现在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不仅是“量”的调整,也是“质”的调整。评论在谈到中国一九六二年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发展”后指出:“现在(这次)调整是既有后退的部门也有前进的部门”,这次调整“可以说是走向经济的整体的质的改善。它不是单纯的调整,而是要创造出新的‘质’,是中国在产生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开端。从这一点来说,这次调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日本《友好和贸易》月刊最近发表的短评指出,在日本许多有识之士中间,对中国正在进行的调整国民经济“加以评价并表示欢迎的空气是强烈的”,他们认为通过调整,“中国经济将恢复脚踏实地的增长格调”。据这家月刊报道,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关西本部理事长木村一三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调整经济“是为了更扎实地、更好地、更快地实现这个(四个现代化)计划”。
新华社北京六月十四日电 新华社记者报道:美国和西欧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界人士和报刊最近对中国调整发展经济计划一事十分注意。他们有的指出,进行这种调整是“明智的”、“必要的”;有的认为,调整将不会影响中国的高速度发展,只会使发展步伐更加扎实。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第十次访华后,五月五日在香港发表谈话说,很明显,在这样大的一个国家搞现代化是一个大的事业。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内部调整和巨大的经济重建问题。所以,需要定期地重新估计的措施是可以预见的。他说,“我认为,中国人正在认真地推敲集中化和分散化之间的关系,农、轻、重之间的次序。”
美商务部长克雷普斯夫人访华后,五月二十一日说,虽然中国的计划会有一些修改,中国政府官员“现在看起来对他们能够在实现现代化方面继续取得巨大成就相当有信心”。
她说:“根据我的判断,把中国现在进行的工作说成是‘紧缩’是不准确的。倒不如说,那里出现的事是一种(在经济中)确定优先次序的必要的过程。这种重新确定优先次序的工作表明,其恰当的性质是‘调整’”。
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北京的政策会有重大的改变”,中国的决策人当前是“要更加仔细地研究一下中国在走向何处,力图确保中国不致把战线拉得过长”。
《华盛顿明星报》四月二十六日刊登评论说,对中国重新考虑并调整现代化计划,“同中国做生意的有创见的贸易商表示欢迎这一新情况,认为这是稳妥的和清醒的现实主义的胜利。”“北京很快认识到,一个对尖端技术知识的进口吸收能力有限而且资金也有限的国家,是不能靠购买成为超现代化国家的”,“而是必须靠国内来完成大部分经济建设”。
西德《世界报》认为,调整经济使之协调,“可以看作是普遍现象”。“每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和十分有成效的一个——都碰到了把投资、财政力量和经济的组织机能彼此协调好的问题。”因此现在中国“将不得不再次仔细地考虑一下什么是重点和相应地调整一下他们的计划”。
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厄尔曼也指出:“中国人显然不想光靠贷款这条路。他们在估计他们的整个经济能力,我认为这是明智的。”
英国《金融时报》三月二十一日强调说,目前中国领导人“一直要求实行更讲究实际的、开明的政策”,而且“恢复了五十年代以来传统的轻重缓急次序:农、轻、重”。
英国《金融时报》四月十一日发表文章说,实行调整是必要的。“现在很清楚,北京正在设法砍掉效率不当或不够现代化的工厂建设,以便让比较先进的工厂能得到发展的余地。”“现在的重点是进行见效快的投资。”这篇文章并且认为,中国尽管可能推迟和取消一些合同,但仍打算尽可能地保持贸易、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接受外国投资。因此,“中国的指导方针消除了西方的疑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