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访迅速发展中的巴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15
第5版()
专栏:

访迅速发展中的巴西
新华社记者 沈立
五月下旬,北京正是春末时节,地处南半球的巴西已经进入初冬。可是,在这个南美大国,却没有北半球一些国家冬初时的那种萧瑟景象,而是草木青葱、果实累累,里约热内卢海滨的白色沙滩上挤满了游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发展的象征
在这宜人的季节,五月二十一日清晨,康副总理一行到达里约热内卢,随即换乘座机前往巴西利亚——世界闻名的巴西新建首都。
从里约热内卢经过三小时的飞行,飞机接近巴西利亚的上空。从舷窗向下望去,巴西新首都的轮廓状如飞机机身。随着座机的盘旋下降,机上乘客可以看到城市这一侧鳞次栉比的一片白墙红瓦的住宅区,那一侧一幢幢高大的公寓式楼房,布局井然有序。机上陪行的巴西官员告诉记者,巴西利亚今天已经拥有六、七十万市民。记者俯视短短二十年中在戈亚斯州这片红色土壤的荒野上迅速矗立起来的城市,一种对于巴西人发奋建设新生活的钦敬之感不禁油然而生。
康副总理在巴西首都着陆后不久,就同宋振明部长、李锐副部长和其他随行人员开始了紧张的拜访、会见。巴西总统的接见、同巴西外长的会谈、同巴西几位内阁部长的会晤,都是在市中心“主权(行政、立法、司法)广场”四周的一些风格别致的现代化建筑里进行的。在这里,矗立着宏伟的总统府(震旦宫),有着宽敞大厅的外交部(伊塔马拉蒂宫),屋顶有如分别正放、倒扣的两个大碗的参众两院以及两院建筑后面议员办公用的两座摩天大楼,还有式样划一、排列整齐的几座用钢架和玻璃建造的各部办公大楼。一位巴西外交部官员在伊塔马拉蒂宫二楼大厅的落地玻璃窗前向记者指点说明这些建筑时,自然地流露出自豪的神情。对于这些建立在一片荒原中的、在建筑学上被称为“超现代化”的建筑群,不论人们观感如何,但是,它们所体现的巴西人勇于开拓和进取的精神却使得中国客人们一开始就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建设的气势
五月二十三日清晨,康副总理一行告别巴西利亚,乘巴西空军的飞机往巴西西南部同巴拉圭交界处,去参观伊泰普水电站。
飞机临近边界,机上乘客看到作为世界第七大河的巴拉那河蜿蜒奔流在一片林海之中。座机一次转弯,一个巨大的瀑布就突然出现在乘客眼前,巴拉那河略带黄色的河水在这里一泻而下,这就是世界闻名的伊瓜苏瀑布。大自然赋予这个瀑布的万马奔腾、水花四溅的气势,同不远处的巴西和巴拉圭人合作兴建世界最大水电站的气势,在中国客人脑海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伊泰普水电站以兴建在名叫伊泰普(印第安语,意思是“会唱歌的石头”)小岛处而得名。经过多年的勘查,在迅速发展中亟需新能源的巴西同巴拉圭于一九七三年签订一项共同利用巴拉那河河水兴建伊泰普水电站的条约。次年,建立了伊泰普双国公司,负责水电站的兴建。按照工程设计,水电站于一九八八年全部投产(一九八三年部分投产)后,十八台机组的装机容量将达一千二百六十万千瓦,比现有的美国大古力水电站的装机容量还要多二百八十八万千瓦,因而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这样一个大工程,是说干就干,很快上马。水电站站址的勘查曾经得到外国公司的协助。施工则由巴西和巴拉圭自己的建筑企业集团承包。为数高达八十七亿美元的投资部分由两国国内筹措,部分向国外贷款。一九七五年,首先开始了河水改道分洪工程。
中国客人在伊泰普双国公司董事长科斯塔·卡瓦尔坎蒂陪同下,参观了工地现场。此时,一条长两千米、宽一百五十米、深九十米的分洪道已经完工,并于去年十二月二十日开始分洪。目前正在巴拉那河原河床上进行建筑主坝的准备工程。虽然目前工地上有二万五千名工人在劳动,但是,在范围很大的工地上却看不到多少工人,所能看到的是来来往往的七十吨自卸卡车、七台吊斗容量为二十吨的高架缆车、一座有事先冷却装置的混凝土搅拌楼,……。陪同参观的巴西主人说,所有这些机械设备都是在巴西制造的。但是,制造这些设备的公司,有的有外资参与,有的完全属于外国资本。
中国客人在一座机械化的、每天可供应四万五千份餐食的食堂内进餐。据说,低工资职工在这里吃饭免费,高工资者付成本费。在工地附近,可以看到几千幢白墙红瓦的工人家属住宅。据介绍,工地上还有较完善的医疗、教育设施。虽然这一类非生产性开支,可能是造成工程投资额较高的一个原因,但是,对职工福利的重视却正是使工程进度得到保证的一个因素。卡瓦尔坎蒂董事长直截了当地说:“不重视职工福利,这个水电站是建设不起来的。”
发展中的经验
五月二十五日,康副总理一行从圣保罗来到圣若泽·多斯·坎波斯,参观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这家公司在利用国内外一切有利因素来发展巴西航空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引人注目的,它的迅速发展是过去十几年中巴西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家公司设在巴西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圣保罗和政治、文化城市里约热内卢之间,这里交通发达,技术工人集中。它在一九七○年建厂,建厂技术骨干是一批由巴西空军中退伍和由空间技术中心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目前职工总数是四千三百人。到一九七八年底,它的已支付的资本累计不过八亿四千一百万克鲁赛罗(一美元折合二十三点七克鲁赛罗),其中百分之十二点四是政府投资,其余股份由私人资本认购。就靠着在本国集中起来的这些人力、财力,灵活、积极地经营,引进外国专利,购买引擎、雷达等外国部件,由本厂技术人员设计、制造中小型飞机。一九七二年,它就生产了十三架巴西自己制造的飞机。在这以后,它的产量逐年增加,八年中共设计、制造了十几种型号的一千七百八十二架客运、货运、农用、军用飞机。一些飞机,特别是班德兰特型飞机,从一九七五年开始出口;一九七八年出口飞机的总额已达三千一百五十万美元。这家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经过六年的苦斗,已经打进美国市场。”
中国客人在这家航空公司中看到,它的车间中的机器装备也并不十分先进,而使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宽敞、明亮的设计室,在那里集中了数以百计的各种设计人员,其中包括为数不少的已取得巴西国籍的日本人。这家公司积极培养、发展自己的技术队伍,充分利用自己的有限的人力、物力,取外国之长,锐意经营和发展本国飞机制造工业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在这前一天,中国客人在圣保罗同圣保罗州工业联合会和巴西工程咨询协会分别举行了座谈。这两个经济组织强烈希望同中国发展贸易和开展技术合作。它们在介绍情况时,都强调了培养本国技术队伍以及引进和合理使用外国技术的重要性。他们同时指出,先进技术来自国外,但要在本国把它们很好地应用于生产;要利用外国技术建设新厂,同时对已有工厂实行专业化改造。
过去十五年中,巴西经济取得迅速的发展。一九六八至一九七四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高达百分之十以上,一九七五至一九七八年保持在百分之四至八点八之间。这期间,巴西有一个较长时期的政治稳定,从而为它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客观条件。在经济方面,巴西采取了大量吸收外资、大举借贷外债、大力引进外国技术、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等措施。这些措施执行的结果,有其正反两个方面。据统计,一九七八年外国在巴西的投资累计达到一百二十三亿美元,为一九六九年的六倍多。外资在巴西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中起了重要作用。巴西对外资也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巴西政府规定,外国公司从巴西汇出的利润超过该公司投资和再投资的百分之十二,则课以百分之六十的税收。但是,目前看来,外资的大量涌入同民族资本的发展显然存在矛盾。同时由于大量举债,巴西在一九七八年底所欠外债高达四百二十亿美元,同年还本付息要支出八十亿美元,占巴西当年出口收入的三分之二,这就给巴西财政造成困难。在引进外国技术方面,巴西在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七年上半年共支出二十四亿美元。外国技术在本国的积极应用对经济的迅速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目前,巴西有关方面正就这些措施的积极、消极结果进行探讨。
中国客人在同巴西政界和经济界人士接触过程中感到,中巴两国同属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方面有不少共同语言;在经济方面,巴西人士希望同中国开展贸易和实行技术合作,也有一种在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分享积极的经验和成果的愿望。可以认为,中巴两国的交流和合作存在着广阔的前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