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春风喜雨滋麦壮——南阳盆地小麦丰收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16
第2版()
专栏:

春风喜雨滋麦壮
——南阳盆地小麦丰收见闻
麦收时节,素有河南粮仓之称的南阳地区,今年麦收格外繁忙。南阳,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在这个古战场上,如今正进行着一场夺取小麦丰收的大战。
今年,南阳地区八百万亩小麦总产和单产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据收打的初步统计,比去年增产一成以上,是河南省增产最多的一个地区。全区十三个县、市,个个增产。过去单产较高的南阳市郊和南阳、新野、西峡等县,今年继续领先;过去单产较低的邓县、方城等县,今年增产幅度较大。各县出现了一批亩产五百斤以上的公社、过“长江”的生产队和超千斤的地块。
丰收时节,饮水思源,谁也忘不了今年小麦丰收是怎样得来的。社员们高兴地说:今年是刮了春风,下了喜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政策深入人心,俺们有劲头,有奔头,小麦咋能不增产?!
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最大的邓县,一百五十万亩小麦今年获得从来没有过的好收成,总产和单产都比去年增长两成左右。过去,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谁抓生产谁有错,反右不反“左”,斗争搞过火,搞得干部群众没心干工作,全县夏粮单产长期徘徊在二百斤以下。去年以来贯彻党的政策,特别是通过传达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全县干部和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都敢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抓生产了。干部敢干,社员更大干。今年,邓县近六千个生产队百分之九十落实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政策,建立了生产责任制,小麦种得基础好,管得又精细,连续战胜了旱、风、虫和低温等自然灾害,产量就上去了。
南阳盆地有五百多万亩黑土上浸地,三天无雨地张嘴,一阵大雨满地水。今年经过人们的努力,这种坏地小麦收成也不错。位于“盆底”中心的南阳县汉塚公社三八大队,二千多亩小麦大多是黑土上浸地,由于兴修了水利,改良了土壤,增施了肥料,今年平均亩产超过七百斤,每亩比去年可增产一百斤。
伏牛山区的镇平、内乡、西峡和淅川等县,许多自然条件差的山地、岗岭薄地和拉腿田今年也大幅度增产。“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内乡县,今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五定一奖”的麦田管理责任制,联系产量,任务到组,超产奖励,小麦种得好,管得更好,全县四十六万亩小麦普遍增产一成以上。淅川县过去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徘徊不前,今年夏季有了新的突破。丹江水库灌区的十多万亩小麦丰产方,今年亩产一般都超过四百斤。
随着小麦生产的发展,南阳地区给国家贡献越来越大,把南阳建成“河南粮仓”,成为一个商品粮基地,这一愿望的实现为期不远了。
新华社记者 伊心恬 戴德义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