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农民夜校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16
第4版()
专栏:

农民夜校好!
编者按:农民夜校,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办学形式,它是群众学文化、学技术的场所,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各地农村党组织大都有举办农民夜校的经验。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满足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办好农民夜校已成为目前农村的一个新课题。希望有关方面,不断总结新经验,加强具体领导,把农民夜校办得更好。
吉林省浑江市四道沟公社坡口、双顶山两个大队地处偏远山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两个大队党支部都认识到,农业要现代化,农民必须有文化,懂得科学技术知识。于是,他们恢复了农民夜校,并分别成立了夜校领导小组,由一名党支部副书记任组长,还发动团支部、妇联、民兵连、学校等参加这项工作。他们着重抓了几件事:一是注重实效安排学习。夜校围绕生产确定学习时间,根据社员需要安排学习内容,按照居住条件选择学习场所。农忙少学,每周学习一次;农闲多学,每周一、三、五晚上学习一个多小时。二是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不少对学习意义认识不足、学习有困难的社员高高兴兴地参加了夜校学习。三是要求干部带头学习,起到表率作用。
办好农民夜校,要有一支得力的教师队伍。这两个大队,从干部、回乡知识青年、民办教师和公社农科站、农机站的工作人员中,选聘了九名事业心强、群众信得过、有一定文化、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的兼任教师。经过群众讨论,教师每讲一课给四分工的补贴。他们对教师进行了训练。多数教师讲课通俗易懂,辅导耐心细致,很受大家欢迎。
农民夜校规定了考勤等制度,树立典型,开展竞赛,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有一次,下着大雨,双顶山大队夜校的教师以为学员们不会来上课了,可是当他来到夜校门前时,许多人已在那里等候。坡口大队社员王明德原来不识字,大队一办起夜校,他就第一个报名参加,每次学习都到得早,走得晚。
现在,坡口、双顶山大队的夜校,已办起两个扫盲识字班,一个农业常识学习班,参加学习的有七十二人。社员群众在夜校里学政治、学文化、学农业技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领导不够得力,同生产实际结合得不够密切。这两个大队的党支部已注意总结经验,采取了改进措施。
张金锁 关云发 马兴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