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工作会议确定全区生产方针 以牧为主 农牧林结合 全面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17
第1版()
专栏: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工作会议确定全区生产方针
以牧为主 农牧林结合 全面发展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六月十三日电 地处祖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自治区,决定把发展民族经济,建设繁荣的边疆,巩固的边防,作为搞好国民经济调整的根本任务。这是最近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
内蒙古原来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解放后经过国家大力帮助,工农牧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自治区的经济建设许多方面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比例失调,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根据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区党委工作会议认为,加快内蒙古民族经济的发展,一个总的原则,就是一定要从内蒙古这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出发,坚决改变过去那种机械搬用外地经验的做法;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一定要与内蒙古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许多同志谈到,内蒙古地处边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它有广阔的草原和非常丰富的地下资源。制订今后内蒙古民族经济的发展规划,就要从这些实际出发,发挥所长,补其所短,只有这样,才能把内蒙古的民族经济搞活搞好。
根据这个总的原则,首先要把农牧业生产搞上去。内蒙古有五亿亩草场和大面积耕地,发展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区党委确定在全区实行“以牧为主,农牧林结合,全面发展”的方针,大幅度增加农牧业投资。在工业生产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大力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中心的轻工业和日用小商品生产。同时,根据农牧业的发展水平,努力开发丰富的煤炭、稀土等项资源,既满足国家的急需,又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
内蒙古的工业是解放后新建的,机器设备大都比较先进。在调整中,要立足于现有企业,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干部的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使内蒙古的民族工业逐步赶上先进水平。
要使内蒙古的民族经济得到发展,还要打破自给自足的思想束缚,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增加财政收入。过去由于过分强调自给自足,对这些本来应该大搞的没有大搞,“有米不炊”;而对那些原料缺乏不该搞的,却总想搞得样样俱全,结果不少成了“无米之炊”。区党委工作会议认为,今后,一定要吸取这些经验教训,从实际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大力发展毛纺、制革、生物制药、制糖等项产品,并努力由生产原料和半成品转向生产成品,由低档向高档过渡,为自己换取资金和外汇。另外,自治区的煤炭、稀土、酸碱、畜牧业机械,以及某些已创出牌子的工矿产品,也要经过调整,扩大生产,供应国内外市场需要。
为了搞好内蒙古的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发展自治区的民族经济,区党委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继续解放思想,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消除派性,增强党性,加强团结,切实搞好党的民族政策再教育,发展内蒙古的大好形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