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学习模范王桂珍 十三个月学会二千二百字,当了唐山劳动日报的通讯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5-19
第3版()
专栏:唐山通讯

  学习模范王桂珍
  十三个月学会二千二百字,当了唐山劳动日报的通讯员。
本报特约通讯员 周耀东
唐山市人民文化馆妇女识字班的特等模范王桂珍,今年二十八岁,唐山近郊达谢庄人。父亲是农民,哥哥半作工半种地。她从十几岁起,就是家中作活、种地的主要助手。解放后,她进了识字班学习,在一年零一个月当中,她由一字不识,达到了高小一年级的文化程度,认识了二千二百个字,能看唐山劳动日报了。四月里,她给唐山劳动日报写了两篇通讯,都发表了。报社聘请她当了通讯员。她还学到了四则复名数的算术,能帮助家里料理生活账。除了自己学习之外,王桂珍还在村里积极动员妇女上夜校,自己又找了五个学生(全是村里的劳动妇女)。在二个月中,她的学生最多的认识了二百五十个字,最少的一百个字。她计划将来还要教五个学生,在半年里都学会一千个字以上。此外,她还是文化馆的宣传队员和服务队员,工作非常积极。由于她有这些成绩,全妇女班的同学都公认她是学习模范和模范小先生;青年团吸收她做了团友。大家提出口号:“向王桂珍看齐,向王桂珍学习”。
王桂珍开始学习时,曾碰到不少困难。首先是父亲不叫她上学,怕上学耽误了家里工作。几次的商量,她父亲均拒绝了她。后来她自己提出了保证:“要耽误作活时,再不学了。先试试看。”这样才被允许上学了。入学以后,王桂珍早起晚睡,将当日的功课抓紧空闲时间温习,作活也特别起劲。她下地倒粪,在水地里拔苗,秋天参加秋收,在家里作针线活,推碾子,不但不耽误,反而作得比以前更好了。现在她父亲的态度完全改变了,时常和庄里人说:“我们桂珍从学习后,作活更加劲了;还经常给我开脑筋,使我也明白一些道理。学习真有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全靠自己下工夫。”这是王桂珍学习的第一条经验。王桂珍入学后头一次考试,考十个字只写对了两个。自己挺不好意思,回去一晚上也没有睡好觉。但是她没有灰心,更加使劲学。她的秘诀是:一滴一点时间也不放过,有空就学:作饭拉风箱时,用一只手在地下划字;秋天下地也带着书本和笔记本,人家休息,她不休息;上车的时候她还背书。因此她进步很快,每次考试都得满分。
“多写,记日记,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她这样说:“念三遍不如写一遍,一个字写三、四遍就记的很扎实。写的时候,练习造句,记的更快。”她学了一百个字后,就经常练习写话,写完就叫老师改,改了就看,不明白的地方认真地去问老师,绝不马虎。有一次天黑了,她还跑到文化馆去问老师。识三百个字以后,王桂珍就开始每天写日记,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间断过。最初,写日记抓不着中心,她就请老师讲了记日记的方法。慢慢地,由写流水账一样变成有内容了。她每天写了日记后,自己先看几遍,不顺口就改。送去请老师改了以后,自己再仔细看,捉摸着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改,下次写时就比前一次好了。现在,她的日记差不多变成了妇女识字班全班同学的共同读物。大家都说:“王桂珍日记写的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