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调查附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20
第2版()
专栏:来信

调查附记
最近,本报接到不少读者来信,反映北京市“做衣难”的问题。
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记者走访了北京市服装公司,了解为什么北京有些群众感到做衣难。据服装公司的负责同志说,主要是服务网点太少,技术力量不足,而服装加工量大幅度上升。北京市四个城区,原有二百三十六个服装加工门市部,四千七百多名职工,现在只剩下一百零九个门市部、三千四百六十多名职工了。而服装的加工量,去年比前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今年第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一。有的原来旺季不旺、淡季没活的门市部,今年的活一下子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五。另一方面,毛料西服的零活不断增多,比做普通衣服效率低得多。最近有些老工人又开始退休。如王府井新颖服装门市部,一下子就有十二名老工人退休。老的退休了,新的跟不上,直接影响了加工的质量和进度。
其次,自去年年底以来,很多单位评奖发了的确良卡其布。如朝阳区卖给机关单位四十万元的“的卡”,随之就增加了门市部零活的加工任务。与此同时,又举办了几次服装展销,新颖样子较多,市场又投放了一大批原料。不少单位做工作服又实行每人单裁单做,因此费工大,数量多。
另外,各门市部实行了定额超产提成,定额订得又不大合理。为了多拿奖金,有的门市部接活时,就挑挑拣拣,愿收省工而加工费高的活。反之,就找各种借口拒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服装公司将一方面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采取新建门市部、扩大厂房面积和新添职工等办法解决。在新网点未增加前,准备各门市部之间互相调节一下,让一级门市部多做毛料活,二、三级门市部多做
“的卡”、布料活。据估计,下半年零活还会增多,“做衣难”的问题短期内不能彻底解决。
希望北京市有关单位,抓紧时间多想些办法,尽快解决有关人民生活的这件事情。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