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记天津市特级教师张庄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21
第3版()
专栏:

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记天津市特级教师张庄容
夜幕低垂,天津市新华中学年近花甲的数学教师张庄容,已经劳累了一天,却不顾医生的劝告,又带病登上讲台,为后进学生补课。
三十多年来,张老师总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她曾四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去年又被提升为市特级教师。她不顾体弱多病,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创造了“以新代旧、滚雪球”,“提炼重点、分散难点”和“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等一套教学方法。她所教的学生,多数数学成绩优良。由她连续任教两年的初三十班,在一九七七年全区数学统考中名列第一。
一九七八年,张老师被调到高中二年级教数学课,发现多数学生不懂得因式分解,甚至连初中一年级的有理数运算都不懂;一些浅易的平面几何题,也作不出来。怎样补上这段空白呢?她首先向学生们讲解学好基础课的重要性,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有关的基础知识。例如在讲“韦达定理”时,她先帮助学生复习一元二次方程,作出例题。然后,她又列出三个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式,让学生们讲解根与系数的关系。经过她的启发和同学们自己互相补充,大家都能准确地作出解答。
张老师每讲一节新课,都要帮助学生重温上节课的内容,并扼要地复习有关的基础知识,使新旧知识穿成一串,结成一体。她给学生布置作业,也侧重于巩固基础知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她总是耐心地帮助他们熟悉公式中的外文字母所代表的特定含义,讲解有关的知识,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张老师象戏剧家提炼台词那样,反复琢磨讲课语言。她认为,只有精炼的语言,才能准确地提炼重点,分散难点,组织好教材,分清讲授层次,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时间,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这样,其他教师需要两三个课时才能讲完的内容,她只用一个课时就可以讲授完。教师们称赞她这套教学方法是“巧中套巧”,她的教材是“压缩饼干”。
张老师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她在为学生补习《数的概念与运算》时,抓住与高次方程有联系的关于“零”的概念,反复提问启发,使学生加深理解。对于比较复杂的综合题,她并不直接给学生演算,而是选择类似的例题,进行讲解,启发他们思考,找出解题的方法。
张老师还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她常说:“教师好比医生行医,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不足,才能有的放矢。”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进行辅导补习。同时,积极依靠班主任,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环境,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有一段时间,她发现不少学生热衷于做大量的难题,搞得精疲力竭,便告诉他们:“不要把自己淹没在‘题海’里。重要的是熟练而灵活地掌握数学概念和定理,这样就能触类旁通,执一驭万。”学生们听了她的意见,在基础知识上下功夫,在准确理解公式和定义上下功夫,数学成绩提高得很快,有的同学在区级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一九七八届高二数学平时测验成绩,不及格率由百分之五十下降到百分之四左右。
张老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十五年前,医生就要她休养。但她却一直坚持边治疗,边工作,有时病得难以行走,就让孩子用自行车把她推到学校,每次授课,她就先吃些强心药片。当同志们劝她要注意休息,保重身体时,她总是说:“四人帮”破坏教育事业,贻误青年。现在我们是与时间赛跑,要帮助学生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本报记者 虞锡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