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阅读
  • 0回复

上海市造船工业系统调整职工高等教育体制 实行企业联合办大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21
第3版()
专栏:

上海市造船工业系统调整职工高等教育体制
实行企业联合办大学
编者按:“四人帮”摧残教育事业,也搞乱了职工高等教育的体制,败坏了七·二一大学的名声。七·二一大学要办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整顿。在如何对这类大学的体制、布局和专业设置进行调整的问题上,上海市造船工业联合大学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可供参考。
本报讯 上海市造船工业局整顿职工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将原来由所属八个工厂分散办的八所七·二一大学,调整为一所上海造船工业联合大学,性质仍属于企业办学。该校设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电子计算机三个专业,有专职教师五十七名,教学班十五个,学员四百六十五名。
经过总结几个月来的实践,说明联合办学比各厂分散办学,有以下三方面的好处。
一、招生来源广,专业设置合理,培养目标明确。分散办学时,学校只招收本厂职工,难以保证招生质量。设置专业,也多是有什么教师就办什么专业。对于一些新兴学科急需的专门人才,只靠一个厂的师资力量,一般是难以培养的;而一时短缺的人才,经过几次招生,已满足本厂需要,继续招生就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联合办学以后,学校面向全局二十几个单位,学生来源广,有充分挑选的余地,使择优录取得以保证。开设专业打破了厂际界限,完全可以从整个造船行业的改造、革新和发展规划出发,把当前急需与今后的发展结合起来,全面考虑培养多种专门人才。
二、便于稳定和培训师资队伍,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过去,这八所厂办大学共有专职教师八十五名,学员二百八十四名,平均每校十个教师、三十五名学员。名曰“大学”,实际上只是一个教学班。师生比例是一比三,从数量上看,师资力量似乎很强,但由于是小生产式的经营,各门学科的教师常常单枪匹马,无法开展教研活动和交流教学经验;有的教师还不得不一身兼任数科,致使有些教师任课多年,进修方向还确定不下来,专业水平不高。实行联合办学后,相同学科的教师可以共同备课,开展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各门学科的教师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学校初具规模以后,教师的利用率也随之提高,教师有了较多的时间钻研业务,学校也能抽出少量教师脱产进修。今年上半年,该校便派出四名教师去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进修。同时,这种办学体制,也便于造船系统统一调度人力,以前不办学的企业中某些学有专长、又热心职工教育事业的同志,可抽调到联合大学任教。采取以上措施,稳定、充实了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基本条件。在本学期期中考试时,该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二十三名学员,高等数学成绩在九十分以上的达百分之六十五,最低成绩是七十二分。电子计算机专业九十多名学员,物理成绩在八十分以上的占一半以上。
三、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分散办学时,八个办学单位各办一个教学班,从教师配备到行政管理人员,都要组织一套人马,造船工业局党组织很难进行领导。特别是,这些办学单位除了举办七·二一大专班,还要负责全厂职工的业余教育、技术培训,无论是企业的教育部门还是这种大学的办校人员,都感到缺乏经验,力不从心。联合办学后,整个造船工业系统只办一所大学,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兼任该校校长,并派出四名有一定办学经验的同志担任专职副校长,分管教学、行政工作,使办学干部相对稳定。现在,上海市造船工业系统职工高等教育的任务,全由这所联合大学承担,基层企业的教育部门就可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职工的普及教育方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