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复兴苏北棉垦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5-20
第2版()
专栏:本报资料

  复兴苏北棉垦区
  萧颖
苏北沿海地区,南起长江,北至灌云,西界范公堤,约有三千一百余万亩土地,是黄淮新冲积成的年青平原。土质含碱,气候温湿,最适宜植棉。抗日战争以前,农民辛勤垦殖,分布在启东、海门、如皋、南通、东台、盐城、阜东等县的棉田达六百万亩,年产皮棉一百五十余万担,为上海、无锡、南通各城市纺织工业最大的原料供给地和我国大棉产区之一。种植的大部为“岱字棉”(岱字棉:成熟期适中,纤维长度二十九到三十一公厘,可纺三十二支以上细纱。)及“德字棉”(德字棉:果枝多,成熟早,适于长江流域生长。纤维长三十二到三十四公厘,可纺四十二支到六十支细纱。)质量极好,可纺三十二支纱及四十二支的细纱。
抗战以后,历经日伪、蒋匪盘据掠夺,涵闸破坏,堤防残缺,水系混乱,失去排水洗碱的作用,造成连年水灾。解放战争中,又遭蒋匪封锁分割,使棉粮不能等价交换,致使棉田急骤减少。据去年统计,尚余二百六十余万亩,仅及战前三分之一。每亩平均产量也从一百斤降低到三十斤。
× × × ×
苏北全部解放后,人民政府即注意恢复棉田,扩大种植面积。今年三月二十日,苏北行政公署发布了开发棉垦区的决定,给棉垦区带来了新的希望。三年恢复战前生产水平的计划,已在开始实施了。
为挡住黄海潮的泛滥,从废黄河口至角斜间一百八十二又十分之三公里的地区,从去冬就先后有十余万民工修筑新堤,培补破败不堪的旧堤。勤劳的农民们,在人民政府领导下,用小车、大锹、铁锨、扁担等简陋的工具,展开了与海潮的斗争。这条新堤与角斜至长江岸边一百六十公里尚称完好的旧海堤连成一体,形成长七百华里的防水长城,从此海潮只能在堤外咆哮了。
与修海堤工程的同时,也疏浚整理了水灾严重的河流。在第二、第三、第四卯酉河、中直河、子午河、三合河、王家港、新洋河等九条干河上,修建了涵闸,整理了水系,使河流排水通畅,不至酿成水灾,又可使地下水位下降,使棉田内碱质不至过多升起,并可放河内淡水洗灌棉田。修筑海堤与治河两项工程,人民政府共拨粮五千万斤动员民工二十五万,目前已基本完成,结合了救灾,打下了复兴棉垦区的基础。
为提高棉花质量,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该区正在有计划的改换良种。十三万担良种由政府贷给了棉农,还有一万二千四百担纯“岱字棉”种和一万五千担纯“德字棉”种将在八个纯种繁殖区的六十万亩土地上生长起来。十个公营棉场专门作试验,提高植棉技术来指导棉农,大量的杀虫药剂也运到了棉区。
棉农们向贷放棉种的工作同志们说:“你们来了,我们的日子就有了希望。”他们开垦荒了的棉田,精耕着旧有的棉田,全区今年将增植棉田五十万亩,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保证棉、麻与粮食比价的通告,更大大的增加了当地农民们植棉的热情。
× × × ×
三千一百余万亩的棉垦区,有一千三百余万亩的土地是适宜于植棉的。一望无际的原野,可用拖拉机耕种,苏北东辛机械农场已经成立,该场现有三部拖拉机,播种机及收割机各一部,不久将有二十部苏联式拖拉机运往该场垦荒。台北县私营裕民工场已投资兴垦了一千五百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