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阅读
  • 0回复

黑人的哀歌——访美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24
第6版()
专栏:

黑人的哀歌
——访美散记
蒋元椿
亚特兰大市区南部一座小教堂旁,长眠着马丁·路德·金。金是一位黑人牧师,美国争取黑人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获得平等权利的民权运动的一位领袖。他是亚特兰大人,一九六八年四月在田纳西州孟斐斯城被暗杀,死时年仅三十九岁。当时曾在美国激起广大黑人的强烈愤慨和剧烈的暴动。
金的墓,安置在一个约三、四十米长,十多米宽的长方形浅水池子里。这是为了表示这位黑人领袖清澈如水的一生,还是象征美国黑人的处境,只能让凭吊者自己去猜想了。墓前点燃着长明火,近乎透明的火焰在寒风中闪动摇曳,似乎在告诉人们,黑人的命运是多么的飘忽不定。长明火附近,有十来个五、六岁的黑人孩子,由几位教师带领着,等待给来向金的墓敬献花圈的邓副总理献花。亚特兰大这天特别冷。为了给他们鼓劲,一位教师领着孩子们唱起一首又一首歌曲。当教师即兴地唱道:“要是风刮得不是这么冷,我们就不会冻得发抖……”,孩子们开心地笑了。
在孩子和教师们的合唱声中,突然听到了一首非常熟悉的歌曲。那不是《打倒列强》吗?我第一次知道,这首当我还是小学生时唱的歌,它的曲子来自美国黑人歌曲《杰克兄弟》。这个发现使人觉得中国人民同美国黑人之间的友谊比想象中的还要更深一层。
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有一个黑人顶风竖着一块高两米多、宽约一米的牌子,上面用墨水写着欢迎邓副总理、要求邓副总理帮助解决对黑人歧视问题的词句。这说明美国歧视黑人的问题还远未解决。在华盛顿偶然看到过一节电视新闻:一个十多岁的黑人孩子约翰逊以杀人罪被逮捕,一群民权运动者在法院前游行,举着的大幅标语上写着:“约翰逊是警察暴行的受害者”。
这是老故事了。在美国,据说警察常常无故逮捕黑人,把他们充作某些罪案的替罪羊。为了反对对黑人的歧视,要求给予黑人平等权利,美国人民开展了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权运动。实际上这就是美国的人权运动。现届美国政府在全世界标榜所谓人权,作为推行自己政策的旗帜。但是在美国国内,人权问题并没有解决。
美国立国二百多年,在创造物质财富和发展科技方面,确实有不少成就,但是也许由于过分的实用主义和垄断资产阶级的腐朽,它没有什么对全世界具有普遍影响或是深远号召力的思想、理论。美国政府现在拿出来的所谓人权,其实并非美国自己的产物。近代史上最早提出人权问题的是十七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一七八七年的美国宪法甚至根本没有提到人的基本权利问题。美国的“人权法案”是在一七八九年以美国宪法的第一到第十修正案的形式提出来的。后来为了给黑人以平等权利,又提出了几条宪法修正案。但是将近二百年过去了,占美国人口约十分之一的黑人仍然是二等公民。他们中除了有很少一部分成为资产阶级或者高级知识分子而外,绝大部分在生活、教育、就业等等方面仍然处于被歧视的地位。在旅馆里,从事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等工作的几乎都是黑人和亚洲人等少数民族。这是人们一到美国就能感觉到的。
美国是一个标榜自由的国家,但是对于美国黑人来说,真正的自由在哪里呢?惨遭杀害的马丁·路德·金墓前镌刻着的几句诗,也许就代表了他们中一部分人对于自由感到绝望的哀歌:“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感谢全能的上帝,我终于自由了。”
但是,要同这个歧视黑人的社会斗争的,毕竟是多数。而且参加这个斗争的,不仅仅是黑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