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继续解放思想 繁荣文艺事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25
第3版()
专栏:

继续解放思想 繁荣文艺事业
《解放日报》评论员
粉碎“四人帮”两年多来,文艺战线同其它各条战线一样,发生了乾坤始转的巨大变化。对于文艺战线上喜人的好形势,我们必须有足够估计。
有些同志看到近一个时期,文艺创作领域出了一些暴露性的作品,戏曲舞台上演出了比较多的传统剧目,有些同志对有些文艺理论问题发表了一些不同的见解,就认为文艺战线形势不妙,甚至认为“解放思想过了头”,“百花齐放放糟了”。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林彪、“四人帮”横行十年,造成了多少冤假错案,多少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文艺作品怎能不加以揭露,又怎能不加以表现?何况,大多数这类作品,在揭露林彪、“四人帮”的罪恶的同时,都塑造了敢于斗争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并不是单纯暴露黑暗,也歌颂了光明,对前途充满了信心。这样的作品,不是使人消沉悲观,而是使人痛恨林彪、“四人帮”,从而更加坚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铲除这些丑类的信念,这有什么不好呢?怎么能单纯地把它们看作为“暴露文学”或“感伤文学”呢?林彪、“四人帮”横行的十年,大肆鼓吹“彻底扫荡论”,把一切古代的、外国的文艺遗产统统打成封资修的毒草,加以禁锢,不让群众接触,实行的完全是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和中世纪的蒙昧主义;“四人帮”粉碎后,我们陆续开放了一些“封存”书、“封存”影片,陆续上演了一些有积极意义、基调健康的传统戏,这是彻底推倒愚民政策和禁锢政策的正确措施,也是贯彻“双百”方针,批判地继承中外古今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需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怎么能认为现在又是封资修的东西占领了银幕舞台呢?至于一些同志敢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敢于争鸣,这更是思想活跃的大好事,谈不到什么“放糟”或“过头”。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认为当前文艺战线上就不存在什么问题。问题是有的。有些作品调子确实低沉了些;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新影片、新戏曲还比较少;有些单位上演传统剧目选择不够,推陈出新不够,也有个别剧目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个别同志在理论争鸣中有些观点不够全面,或说了几句错话。但这同整个大好形势来比,毕竟是支流,注意改进即可,不必大惊小怪。为了巩固和发展文艺战线上的大好形势,我们必须在继续批判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方面,花大力气,作长期不懈的努力。
随着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举国上下一心一意,奔向四个现代化,党和人民对文艺工作者有着更大的期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来一个大有作为。小有作为不行,中有作为也不行,一定要大有作为。怎样才能大有作为呢?首先一条,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继续解放思想。现在,文艺界有些同志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继续解放思想对立起来,认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强调继续解放思想,要继续解放思想,就不能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解放思想,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的无产阶级文艺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如果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谈解放思想,那就会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会使我们的文艺事业走到邪路上去。但与此同时,如果不解放思想,不打碎林彪、“四人帮”强加在文艺工作者身上的种种精神枷锁,不冲破他们设置的种种禁令和禁区,不广开文路,不敢在文艺上有新的突破,那也就根本谈不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谈不上文艺的繁荣。
有些文艺界的同志一听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以为要“收”了。有些同志还担心会不会又来一次反右派,心有“预悸”。我们认为,这种担心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党从来主张“放”的方针,反对“收”的方针。毛泽东同志就明确地说过:“‘放’还是‘收’?这是个方针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我们采取放的方针,因为这是有利于我们国家巩固和文化发展的方针”。党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方针,这些年来受到了林彪、“四人帮”严重的干扰和破坏。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以后,人们思想大解放,文艺思想也大活跃。我们花了那么大的力气,把党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双百”方针的旗帜高举起来,怎么说又要“收”了呢?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放”的方针,坚持开展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坚决实行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余悸”应该消除,“预悸”也不必要。特别是,现在文艺战线上,固然有来自右的方面的怀疑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潮的影响和表现,但更要警惕的是极左路线的流毒还没有肃清。我们要大有作为,繁荣文艺,关键仍然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解放思想。对这一点,我们应该坚定不移。
我们文艺工作者要大有作为,“为”什么?向何处“为”?我们认为,要适应新的形势,为伟大的历史转变作出新的贡献;要积极投身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斗争中去,做四化建设的鼓动者、促进派,社会主义的文艺总是应当着重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活。我们应当按照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那样,与新的时代、新的群众相结合。建国以来的三十年,是绚丽多彩、又是充满了斗争的三十年,有多少惊心动魄的生活和可歌可泣的事迹值得我们去描写啊!在同林彪、“四人帮”的搏斗中,在九亿人民一心奔四化的新长征中,在保卫祖国、保卫四化的斗争中,更有多少英雄人物值得我们去歌颂啊!编写这些故事,讴歌这些英雄,可以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奋发图强、为实现四化而斗争的热情,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一系列学习的榜样,这正是我们的革命文艺不可推卸的光荣责任。与此同时,对于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的妨碍四化建设的消极因素,例如官僚主义、因循守旧、铺张浪费、不负责任、生活特殊化、无政府主义、闹资产阶级派性,以及一切旧思想、旧作风、旧事物和林彪、“四人帮”留下的种种余毒,我们的文艺也应当加以揭露和批判。这是无产阶级文艺的战斗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完全可以大写威武雄壮的诗篇,也可以写出感人的悲剧,还可以写出辛辣的讽刺作品。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只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正确立场,无论他写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都会是革命的文艺。凡是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认识历史,培养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们的性情,给人以健康的娱乐,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作品,也都是有益于四化的,都是人民所需要的。所以,大有作为,一定要把题材放宽,把眼界放宽,把路子放宽。思路开阔了,也就给文艺为四化建设服务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原载一九七九年六月十日《解放日报》,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