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平等待人 不搞特殊——记原空军航空兵一师政委的爱人王志明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28
第3版()
专栏:

平等待人 不搞特殊
——记原空军航空兵一师政委的爱人王志明同志
空军航空兵一师政委赵永焕调任军政委的消息,传到了他爱人王志明工作的家属工厂,姐妹们依恋地对王志明同志说:“你不要走吧!你走了,我们少了一个好大姐……”说着说着,有的姐妹竟哭了起来。
大家对老王的感情为什么这样深呢?家属工秦惠清说:老王是一九四五年入党、一九四八年参军的老党员,但她和我们一起劳动,踏踏实实。她爱人是政委,我老头是炊事班长,但她从不摆架子,不小看人,春节还到我家去串门。
王志明同志并不因为自己的爱人是师政委,就自以为高人一等。她在生活、工作各个方面,都能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不炫耀自己。有一次,外单位的同志来家属工厂参观,厂里陪同的同志介绍到老王时,顺口说:“她是我们厂党支部委员,是赵政委的爱人。”事后,老王就向这位同志严肃地说:“介绍我是党支部委员可以,就不要说是政委的爱人了。我们都是家属工,地位是一样的。”
王志明同志出身于一个革命家庭,父母亲都是地下党员。她十来岁时,党组织在她家召开秘密会议,她背着妹妹放哨。她自幼受到家庭熏陶和革命教育,慢慢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忠于自己的职守,就能为革命做出贡献。在部队时,她勤勤恳恳地工作。随着部队建设的发展和她本人健康情况的变化,一九五五年大批女同志转业到地方工作时,她服从组织决定,也复员了。
王志明同志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她总还是想着要为部队建设出力。她和其他家属一起,办过义务幼儿园,组织过义务缝纫组。她还和家属一起,背着缝纫机,踏雪履冰,到驻在边远地区的雷达部队,给干部战士缝补衣服。
一九七○年,赵永焕同志由沈阳军区空军干部部长调任空一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命令到达时,王志明同志因病正住院治疗。为了保证赵永焕同志能按时走上新的岗位,她当天就出院,和老赵一起把东西往大床单上一倒、一捆,装上车,就到空一师来了。第七天,她就来空一师家属工厂上班,当了临时工。
这个家属工厂是做纸盒的,上机器的活比较累,她抢着干。一次,机器把她左手食指砸成粉碎性骨折,她坚持一边治疗,一边上班。不能上机器,就干别的活。当时正是辽南地震之后,她把家人安顿在防震棚里,继续坚持工作,春节也没有休息。左手不能动,就用右手干活;伤口一好,她又要求上机器。有人说:“别干了,又不是正式工人。”老王反问道:“只有正式工人才干?不是正式工人就不干?”又有人说:“你又不缺那两个钱。”老王说:“咱们干工作,有报酬,生活会有所改善,但更重要的是和大伙在一起,政治上可以共同提高,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心里才痛快。”有人说:“你有慢性病,家中有八十多岁不能动弹的老人,赵政委工作又忙,你搞好家庭就不错了。”老王说:“我是共产党员,我要把老人、家庭照顾好,还要工作好。”同志们说不服她,她终于又上了机器。
王志明同志从不以丈夫的职务和自己的革命资历作为资本,搞特殊。她手指砸伤的那阵子,女儿快下乡插队了,她没有让女儿留城照顾自己。她让女儿按时下乡,直到现在女儿还在乡下劳动。去年部队整党整风时,家属工厂的同志一致评选王志明同志为好党员。
本报通讯员 杨寿春
本报记者 胡德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