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历史上中菲两国的农业交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09
第5版()
专栏:

历史上中菲两国的农业交流
中国人民和菲律宾人民有着悠久、亲密的友好关系。在地理上,中菲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这对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华侨渡海来到菲律宾,他们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共同开发和建设美丽的宝岛,对菲律宾经济的发展和增进中菲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菲两国的经济往来,据目前尚存的历史记录,可以追溯到隋代。《隋史》中已记载了中菲两国人民在菲律宾进行贸易的情况。然而,中菲两国的经济往来并不限于商业和贸易,而在农业方面也有密切的交流。菲籍历史学家王立曾经写道:“虽中国人对菲律宾经济发展的贡献首重在商业,但是他们在促进菲律宾农业的发展也是重要的……。事实上,今日最成功的菜园是在碧瑶近郊……,这些菜园是中国人所经营的。”菲律宾许多蔬菜的名称与中国东南部的福建省的闽南话发音相似,据旅菲华侨、农业专家吴道西考证:在菲律宾至少有十种蔬菜是以福建闽南话来作为名称的,如:白菜、芫菜、丝豆、丝瓜、芹菜、韭菜、肉豆、葫瓠、菠菜等。此外,还有不少豆制品也保留着“半菲半唐”的名称。如:豆芽、豆油(食油)、豆腐、豆腐干等。
不仅仅是吴道西,一些菲律宾杂志也对此作了介绍。例如《农业与工业生活》月刊曾在一篇专论中考证,菲律宾所种的蔬菜,有许多以汉名称呼的。这篇文章又引证了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即菲律宾的许多种蔬菜是以中国为“本生地”。一位菲律宾农业专家根据重要的培植作物的地理来源作深入的研究,发现下列各种蔬菜是以中国为本生地,如:绒豆、豇豆、芋头、荸荠、萝卜、莴苣、茄子、南瓜、芦荀、胡瓜、葱、蒜等,而这些蔬菜是直接或间接“自华入菲”。
以上所谈的这些,只是中菲两国历史上在农业方面友好交流的一个侧面,友好交流之所以称为“交流”,说明了这种交流是相互的,历史上中国也从菲律宾引进了不少农作物,其中最主要的要算甘薯了。
明朝万历初年(一五七三年或稍后),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菲律宾经商(当时称吕宋),看到甘薯,就用重价买得几尺薯苗回国,在福州城外试种,时值福建大荒,陈的儿子向福建地方当局推荐甘薯的许多好处,于是在各县推广栽种,大有收获,以薯代粮,渡过了灾荒。后来又传入浙江、山东、河南、北京等地。现在福建人仍称甘薯为“番薯”,顾名思义,即“外国的薯”。
密切的经济来往和农业方面的交流,促进了中菲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一九七五年中菲两国建交以后,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加强。两国人民在历史上互相交流而在各自国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友谊种子也更显出青春的活力。我们深信,在中菲两国人民的共同培育下,这古老的种子将开出绚丽夺目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郭敬智 洪鹤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