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把农田基本建设扎扎实实搞上去——全国水利会议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10
第2版()
专栏:

把农田基本建设扎扎实实搞上去
——全国水利会议侧记
在国民经济三年调整时期,要把失调了的工农业比例关系调整过来,集中力量加快农业这条短线的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就要扎扎实实搞上去。这是最近出席全国水利会议的代表的一致看法。
去冬今春,许多地区农田基本建设搞得比较扎实,注意了按自然规律办事,注意了经济效益,形式主义少了,群众负担轻了。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不少地区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有的地方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劲头不足,完成的工程量和实际效益都少于往年。据分析,这主要是思想认识问题和政策上有些界限划不清造成的。
这次会上提供的一份统计材料表明:现在全国拥有的蓄水工程,包括大、中、小型水库八万多座,总库容量近四千亿立方米;机电排灌提水动力,从解放初的九万马力,发展到六千多万马力;还有大量的涵、闸、坝、堰等引水工程。全国农田灌溉面积达到七亿亩,比解放初增长二倍。一九七八年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了六千亿斤。许多同志指出:我国农业的发展,是和多年来兴修水利分不开的。
统计材料还表明,农田基本建设的现状,同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全国还有一半左右的耕地灌溉问题没有解决,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还不到三分之一。因此,必须继续把农田基本建设搞上去,有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要认真加以解决。
有的同志认为,农业要现代化了,农田基本建设不需要干了。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许多同志认为,一定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认识这个问题。我国农村有三亿劳动力,人多地少,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建设现代化的大农业,除了依靠科学种田,使用农业机械等外,还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不可,它和现代化并不矛盾。江苏省的代表在这方面感受更深。省水利局局长熊梯云说,如果没有解放以来兴修的大量水利工程,不是四百七十万马力的排灌机械发挥了作用,去年江苏就不可能在大旱之年夺得大丰收。然而,江苏的粮食产量并不稳定,要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做到高产稳产,还要继续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不断改变生产条件,这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田基本建设则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基础。我们在规划工作中就是把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行通盘考虑的,做到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分期实施,逐步提高。
大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农田基本建设搞上去的必要性。但是,今年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有所增加,但不能增加很多,农田基本建设该怎样搞呢?浙江等省的代表提出,还是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立足点放在几亿农民办水利的基础上,不能单纯依赖国家投资。山东省近几年来,动员了农村广大社队的集体力量,以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气势,大搞平田整地,打井修渠,不少地方已经收到了实际效益。以烟台地区为例,这个地区在国家的支持下,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从一九七○年起,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八年来农田灌溉面积扩大百分之七十多,高产稳产农田增加百分之一百零九,粮食总产量和亩产量分别增长百分之六十一和百分之八十八,对国家贡献增加百分之五十六,社员分配由一九七○年的七十二元增加到一百二十四元。许多地区多年的实践证明:大干大变样,小干小变样,不干不变样。因此,许多代表说,要把面貌变,穷熬不如苦干。
农田基本建设牵扯到国家、集体和社员之间的关系,政策性很强。许多同志认为,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关系。要在充分尊重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的前提下,坚决贯彻自愿互利、合理负担政策,不要搞一平二调。去冬以来,湖北省在结合抗旱大兴水利的时候,有的地方就比较注意慎重处理政策性的问题,如在受益先后和受益大小问题上做到自愿互利,在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上做到合理负担,对于那些在协作中长期出工尚未受益的社队,去冬今春有计划地给安排了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许多同志在会上还提出,各级党委还要加强领导,各行各业要继续从各方面给予支持。根据这次全国水利会议的决定,大干农田基本建设已被列为三年调整时期水利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会议要求各地认真总结经验,及早动手,作好今后三年和今冬明春的规划。
新华社记者 陈保廉 本报记者 袁定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