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出学院进法院——高干子弟曾津平怎样堕落为盗窃犯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10
第4版()
专栏:

出学院进法院
——高干子弟曾津平怎样堕落为盗窃犯的
最近,太原市各界群众纷纷议论着一起盗窃集团案件:首犯曾津平,出身于高级干部家庭,二十一岁,大学毕业后,在等待安排工作期间,和同案犯张中元、姜文晋连续作案十多起,盗窃国家现金二千四百多元,粮票二万多斤,其它物资一万二千多件,价值二万多元。
曾津平,家庭生活富裕,为什么变成了盗窃犯呢?
我们查阅了曾津平的案卷,走访了他的家长和有关单位。大量事实说明,曾津平的堕落,和他家庭的姑息、社会风气的影响都有关系。
曾津平的父亲是一个对革命有贡献的老干部,母亲也是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哥哥和两个姐姐都是军队干部,共产党员。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爸爸妈妈宠爱他,哥哥、姐姐让着他。他的欲望和要求不管是否合理,都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他养成了骄纵执拗、为所欲为,无理也要狡三分的恶习。
曾津平的父母也曾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却总是姑息迁就。曾津平上小学的时候,派出所民警发现他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向家长反映,但家长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后来,好心的同事也提醒家长要加强对曾津平的教育。可是,家长不以为然,总相信自己的孩子不会那么坏。有一次,曾津平在外打群架,回家很晚,母亲把他送到派出所,试图通过此举使儿子改邪归正。可是,曾津平认为这不过是吓唬吓唬罢了。果然,听完派出所同志的几句“训导”之后,母亲就领着他回去了。从此,他把父母的溺爱作为保护伞,更加恣意妄为。
一九七○年,曾津平入中学读书。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岁月里,学生“造反”,教师挨斗,刻苦读书的被斥之为“五分加绵羊”,“小偷加流氓”却吃得开。这些在曾津平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教师不敢教,学生无心学;课余时间,更没有人组织孩子们参加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于贪玩好动的曾津平来说,精神生活枯燥贫乏。于是,他走上社会,寻找“乐趣”。通过同学的介绍,他交上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他听到这些“朋友”讲“哥们义气”,讲流氓、小偷的秽行,感到十分新鲜、有趣。这些“朋友”偷钱包,他打掩护,所得赃款分文不取,也心甘情愿。这些“朋友”和女流氓一起鬼混,他站在一旁看热闹,觉得津津有味。这些“朋友”经常吹捧他:“你老子当那么大的官,你怕什么?要是我们也象你一样有那么个好老子,保险什么都不怕!”听到这些话,曾津平更觉得自己了不起。这些“朋友”闯了祸,他就挺身而出,卖命效劳。他名义上背着书包上学,实际上背着家长在社会上鬼混。
曾津平在初中混了一年多,对学习厌倦了,要求父母给他找工作。父母几经劝说无效,就同意他退学,并安排他到山西省军区汽车修理厂当工人。
当时,正是林彪、“四人帮”猖獗的时期,工厂里混乱不堪,正常的规章制度被批成“管卡压”,坚持抓生产被诬为“唯生产力论”,好好工作被说成“为错误路线服务”。在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侵袭下,曾津平先是学着别人做私活;后来,又跟着别人私开小卧车,夜里出去兜风;夏收劳动中,他擅离职守,到商店逛游。
班组向厂里报告:“曾津平一个礼拜不上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咱们管不了。”工厂的领导对曾津平进行了批评教育,要他向全厂职工作检查。曾津平受到触犯,索性请病假,终日泡在军区俱乐部里,逍遥自在。家长发现后,动员他回厂上班,毫无结果。父母又让步了,答应给他调换工作。就这样,曾津平调到了山西机器厂。
曾津平到了山西机器厂后,车间、班组确实对他进行过热情帮助。但是,曾津平继续无故旷工。有一次,曾津平旷工,家长却质问班组领导:曾津平不上班,你们为什么不向家长报告?还有一次,曾津平旷工,车间按规定扣了他的工资,家长竟然亲自到工厂,责备车间领导,不应该从经济上卡,应当加强政治教育。
不久,曾津平想上大学。可是,他所在的车间只有一个名额,被某局长的儿子占去了。
曾津平对家长说:“人家官大、权大,大学,咱上不成了。”家长一听,火冒三丈,说:“局长有权,他的儿子就能上大学,咱就是要跟他局长摽一摽。”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家长终于为儿子挖来了一个名额。经过“推荐”、“批准”等一系列应有手续,一九七五年曾津平上了太原工学院机械系机制专业。
曾津平的文化基础较差,要赶上工学院教学进程,需要做艰苦的努力。恰恰就在这前后,“四人帮”在教育战线掀起了一股大批“复辟回潮”的妖风,宣扬白卷“英雄”,批判“智育第一”。曾津平又纵性放荡起来,不遵守校规,从不受约束。学校领导、教师曾经三番五次地登门拜访,希望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曾津平。但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表现很好。
大学三年,曾津平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只有一年多。毕业时,任课教师看在老干部的面上,勉强给了他个“及格”。他有恃无恐地对老师说:“我毕业分配不靠你们,也不靠工学院,我家想往那里分配就往那里分配。”
曾津平大学毕业以后,家长四处托人,要求把他留在太原。学校考虑他父母身边只有一个子女,决定把他留在太原,分配到山西省机械局技工班。但是,家长带着曾津平找主管毕业分配的同志,要求改变分配方案,安置更“理想的工作”。
就在等待“理想的工作”的期间,曾津平和社会上的一些坏人加紧了来往。这些人向他炫耀过去如何偷盗如何随便花钱,曾津平听得津津有味。他父母工资不少,本来可以要来乱花,但他认为不如自己有钱花起来痛快。于是,曾津平勾结张中元、姜文晋作案。起初,他们偷些铜、铁、锡之类的东西,后来,越偷胆越大,就撬保险柜偷钱。偷来的赃物一时无法处理,曾津平住的房间成了窝藏赃物的“库房”,他被捕后,搜出的赃物就装了一汽车。曾津平在狱中交待说:“每当我们的偷窃行为得逞一次,我们的侥幸心理就发展一步,认为我们比谁都聪明,谁也发现不了。就这样,从小到大越干越得意,自己的鬼主意也越来越多。但是,总也满足不了自己挥霍无度的欲望。”他终于被当场捕获,演出了一场“出学院进法院”的悲剧。
邢法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