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行方便——记一位少先队辅导员的呼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11
第4版()
专栏:

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行方便
——记一位少先队辅导员的呼吁
最近,北京火车站附近一所小学校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向记者诉说了她的一些遭遇,使人得出一个结论:现在需要向整个社会呼吁:大家都来关心孩子们的成长,从多方面给孩子们以方便。
她讲了这样一件事。去年十一月,《中国少年报》复刊了。孩子们总算盼到自己的报纸了,他们多高兴啊!这位辅导员赶紧叫孩子们交钱订阅。《中国少年报》的报费是每月九分钱,孩子们把平日一分二分积攒下来的钱交到她手里,凑起来有一百多元。她兴冲冲地来到东单邮局交款订报。可是,钱拿出来却碰了个大钉子,一位工作人员厌烦地说:“这么多‘钢蹦儿’,谁有功夫给你数?去,到银行换了整钱再来订。”她只好到东单银行去换整钱。没想到,银行的人也皱眉头。这是一段对话:
“你哪来这么多零钱?谁有功夫给你数。数好了再来!”
“您看,一分的,五分的,一毛的,我已经分好算好了。”
“不行,现在没功夫数。”
“孩子们交钱可不都是零钱吗?给兑换吧,要不过了时间就订不上报了。”她苦苦哀求说。
“……。”总之,还是不行,他们忙,没功夫。
“我又不是给自己的孩子订。”辅导员又急又气地说,“这是给同学们订报,难道你们家就没有孩子,怎么就不为孩子们想一想呢?”
但是,好话说尽,银行还是不给兑换。这位辅导员只好含着眼泪离开银行。可孩子们还得看报啊,她又只好向母亲、姐姐、同事以及附近饭馆“求救”,把零钱兑换成一元、五元的票子,好不容易才订上报。
从去年底到现在,她为了给孩子们订阅《中国少年报》、《北京少年》、《北京儿童》,不知跟多少人换过钱,也几乎跑遍了东城区的银行。
这位辅导员对记者说:“人们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可是办起事来,却不为孩子们想想。”
她又讲了一件事。
春天到了,她带领着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去春游,这是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活跃身心的有益活动。她带着孩子们来到十路公共汽车站,好不容易等到一辆较空的车。她便安排孩子们上车。可是,只上去一半孩子,车门砰一声关了,车开动了。多急人啊!要知道这些都是离家门不久的一年级学生。
“停,停……”谁听呀!她只好一边跟着车跑,一边大声对车上的孩子呼喊:“你们在天安门下车,下车后不要乱动,等着我!”这位辅导员说到这里显得很激动:“你想想看,家长把孩子交到我们手里,我们的责任重大呀!如果怕负责任,可以不让孩子春游,可是我们不能这样做啊!多少人家都有孩子,可为什么不支持我们的工作呢?”
象这位辅导员的遭遇,记者在这所小学还听到过。一位教师带着一队孩子过马路,一辆卡车硬要从孩子队伍中闯过去,急得教师冲上去拦住车头大喊:“同学们,快走!快走!”
教师们告诉记者,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可不是这样,那时孩子们是受到多方面关怀的。老师带孩子们过马路,警察叔叔总是招呼车辆停好,保护孩子们安全通过;来往的车辆、行人也照顾孩子。
他们还说,现在孩子们看电影、看戏也难。许多电影院——包括北京仅有的一所儿童电影院在内,是不大欢迎安排学生场次的,有时给安排在早上五点半或中午十二点半
(这两场历来售票不多),这都不适合孩子去看。据说电影院也有难处,因为学生场票房收入少,影响计划指标。他们问:一些文化单位除了有个经济收入指标外,是不是也应该有个为儿童服务、教育儿童的指标呢?
这位辅导员和她的同事们恳切地要求记者代她们向社会呼吁: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保障他们健康成长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是整个社会的事。各行各业的同志们,请你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开绿灯”、提供方便吧!
新华社记者 韩舞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