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不惜一切育人才 朝鲜访问记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11
第5版()
专栏:

不惜一切育人才
朝鲜访问记之二
育钧
未到朝鲜访问之前,早就听说朝鲜的教育事业非常发达。百闻不如一见。到朝鲜参观、访问后,确实感到名不虚传。朝鲜发展教育事业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
先看朝鲜教育事业发展的概况:解放前,朝鲜北半部没有一所大学,中学也仅有四十三所,民族知识分子寥寥无几,文盲占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三十多年来,朝鲜建立了大学一百五十八所,高等专科学校六百多所,中学四千一百多所,小学四千七百多所。随着学校的迅速增加,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继一九五六年实行小学义务教育、一九五八年实行中学义务教育、一九六七年普及九年制技术义务教育之后,一九七二年开始普及十一年制义务教育。目前,各级在校学生有五百一十多万人。如果加上正在托儿所、幼儿园里幸福成长的三百五十多万儿童,那么,直接由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人数就有八百六十多万人,约占共和国北半部总人数的一半!
三十几年时间,中间又经过一场多数城镇被毁成废墟的卫国战争,朝鲜教育事业能有如此迅速的发展,是由于劳动党和政府关于“教育工作走在一切工作的前面,为了搞好下一代的教育不惜一切”的方针,发挥了最大的威力。金日成主席在《社会主义教育提纲》中指出:“教育是决定革命的成败和民族的未来命运的根本问题之一。不论哪个时代,哪个民族,离开了教育事业,就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繁荣。教育问题,在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奴役新获得独立的国家,作为更加重要的问题提了出来。”朝鲜光复后,全国人民的学习用品极为缺乏,学生甚至买不到铅笔。金日成主席把生产铅笔作为一件大事,决定从生产铅笔开始共和国经济建设。为了筹建第一所综合大学,金日成主席亲自写信把散在共和国北半部和南半部的专家、学者请到平壤,商讨建校事宜。他亲自为这所大学选定校址,克服当时百废待兴的困难,提议把农民在祖国光复后第一年交的爱国粮,作为建校经费。这就是朝鲜的“大学之母”——金日成综合大学的由来。
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把朝鲜光复后发展起来的五千多所学校毁成灰烬。战争结束时,平壤几乎是一片废墟。一九五四年,首都开始重建。当时,许多人主张先把弹坑填平,修建马路;另一些人提议先盖中央一级机关大楼。一天,正在建筑中央某机关大楼的一家工程公司,接到停建办公大楼改建校舍的命令。这是金日成主席的指示。金主席说:“中央机关办公室简陋,这是事实,但我们首先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校舍问题。”接着,金主席给这个工程公司送去一座现代化的四层楼的校舍图纸。这就是现在屹立在万寿台边沿的仓田学校的校舍。建筑工人为金主席的深切关怀所鼓舞,提前三个月完成了建筑工程。原来在土窑洞里念书的孩子,在一九五四年九月一日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校舍。九月二十六日,金主席来到这个学校视察,指示教育部门,按照这种规格多多建设学校。“在废墟上先建设学校”,很快成为全国各地的自觉行动。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不仅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整个社会都十分关心、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城市里,凡是居民比较集中的地方,必有幼儿园、托儿所和学校。大一些的工厂,最安静的一角,总是让给保育院。在农村,合作农场中最好的房子是托儿所、幼儿园;农场管理委员会所在地,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校舍。大学,总是盖在环境最幽静、交通最方便的地方。温泉、矿泉、海滨和风景优美的游览区,都设有专供中小学生活动的野营所,每个学生每年可以在那里过半个月的愉快生活。学生回到家里,家长根据教育委员会编发的家庭教育课本对子女进行辅导。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工人、农民、干部(包括国家领导人)都准时前往参加,尽家长的义务。朝鲜同志说,共和国北半部二百多个郡,郡郡都有学生少年宫或少年会馆,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前往学习自己喜爱的科学技术、工艺美术,进行有意义的文体活动。朝鲜同志把少年宫、少年会馆看作社会向学生进行课外教育的重要场所,从建筑设施、器材设备、图书资料到辅导人员,都给予大力支持。参观了这些设施,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在朝鲜城市和农村里,看不到青少年学生在马路上闲逛?原来,他们都到这些能发挥自己旺盛精力的地方去了!
朝鲜全国如此重视教育事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党和政府站得高,看得远,坚持不懈。我们在金大参观时,第一副校长池昌翊同志详细介绍金主席在战争期间,冒着枪林弹雨,前往迁到慈母山的金大视察的情景。那是一九五二年四月,金主席决定从前线抽调一批战士到校学习,他语重心长地对师生们说:学习就是战斗,现在就要看到战后祖国的建设事业,没有自己的干部是不行的。”停战后仅仅三天,金主席就召开内阁会议,通过关于做好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四年新学年度准备工作的决定;以后不到一个月,又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者大会,为全国学校的恢复建设指明了方向。
朝鲜的农业教育受到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怀。一九四八年,金日成主席提议,在元山市郊的蒸笼山下,创办了第一所农业大学——元山农业大学。美帝侵朝战争时,学校迁到与中国接壤的慈江道江界郡继续上课。停战不久,金主席决定迁回原址,并派人送来许多器材,指示说:要以当年打美帝的气魄来复校,要把农大建设得更高大、更漂亮。农大校长金正勋、党委书记李光龙同志说,农大建校三十一年,金主席来校视察十六次,作指示一百三十多次。这是朝鲜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农业大学,有六座教学大楼(还有两座正在兴建)、四十多个实验室、一个实习工厂和各种现代化生活服务设施。不包括一百公顷实验农场和二十七公顷果园,光是大学区就占地二百公顷。校长说,根据他们的经验,农业大学办在城市郊区比较好,因为要教学,要研究,要有试验田,设在城市郊区,可以兼有城市、农村的方便。临分手时,校长指着远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建筑群说:“那是金主席特意送给我校的现代化温室,占地六公顷,现在还没有修好,明年你们再来,一定领着你们进去看看。”
无论到哪个学校参观访问,我们都深切感到,朝鲜同志不仅为发展教育事业做了大量工作,而且为提高教育质量想了许多办法。他们特别重视直观教学。仓田学校是一所普通小学,配备的直观教学用具,象动、植物标本室,简直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小型自然博物馆。这些教学用具、仪器和标本,一部分是教师自制的,绝大多数都是有关部门供应和赠送的。万景台红旗革命学院是一所中等学校,它拥有几十个教学实验室。学生们学习机械原理的时候,可以到拖拉机、汽车、坦克、船舶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那里有专供教学用的可以看到发动机解剖面的操纵台,机器一转动,学生很容易明白老师讲授的东西。平壤外语学院配备了各种现代化的录音录像仪器,包括专供学生锻炼翻译、会话能力的电影教学室。我们曾经参观中文系五年级学生的中语会话课:小小的放映机放映中国影片《渡江侦察记》,几个学生分别担任剧中的角色,手执送话器,为画中人配音。那准确的发音,流利的对白,使你很难分辨出讲话的是中国人还是朝鲜人。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朝鲜建立了适应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完整的教育制度。孩子生下七十七天以后,先在托儿所,后到幼儿园接受免费抚养和教育。从五岁开始,进入学前教育,学习文字和简单数字;满六周岁升入小学,接受学校教育,直到中学和大学。为了帮助职工、农场场员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国家建立了工厂大学、工厂高等专科学校、夜校和函授学校等边工作边学习的教育体系。国家干部则通过干部教育系统,分别轮流到金日成高级党校、人民经济大学和道的政治大学等干部学校学习。此外,各地还有大量的培养、提高基层干部的车间主任学校、作业班长学校以及各种技工学校。朝鲜同志把这种作法称作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并举。正因为有了这样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朝鲜的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经过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六年的六年计划,共和国北半部已经形成一支由大学毕业生(或相当于大学毕业)组成的百万知识分子大军。三十多年前曾经远远落后于现代文明的朝鲜劳动人民,现在已经普遍具备中学以上的文化技术水平。仅以农村为例,现在所有合作农场的分组长全都具有技术员水平,每个合作农场都建立了总农艺师、农艺师、准农艺师和技术员的技术指导系统。如此雄厚的农业技术力量同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相结合,加上科学的管理,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山区、平原,分别比过去提高三倍到六倍。
朝鲜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但英雄的朝鲜人民并不因此而满足。前几年,他们豪迈地提出了新的宏伟目标:为实现全社会知识分子化而奋斗。从昨天看到今天,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他们的这个宏伟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