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张仃和他的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11
第6版()
专栏:

张仃和他的画
黄苗子
记得一九七六年八月,我和郁风到香山去探访张仃夫妇,那时他住在老乡家里养病,我们问了很多家都找不到他们,从大街找到小径,向孩子们打听,谁也不知道姓张的住哪里。有个聪明的小家伙问:“是不是那白头发的画画的小老头?”我连忙说是,于是所有孩子都说知道,都争着要给我们领路。后来,我笑着对张仃说:“这件事说明,一个人只要给别人留点印象就行,姓名是无关紧要的!”
最近在北京北海公园画舫斋展出的张仃画展,有一部分焦墨(即含水量极少的浓墨,但通过毛笔皴擦的运用,可以表现不同层次的墨色)写生风景,也正是那时候在香山的作品。别人欣赏的是张仃那深到的基本功,又是创新又是继承的焦墨技法,严谨而富有装饰情调的构图以及樱桃沟、碧云寺一带被他抓住了特征的一山一水。可是我了解到张仃在进行这些创作时却正如二百年前在西山一带著书的曹雪芹那样,是含着“一把辛酸泪”的。那时,张仃正在“四人帮”的压力下,什么事情也不让做,其中包括没有画画的自由。可是他生病,他需要休养,于是就搬到香山的村落里去养病。谁知大自然的美又在向他招手,他忍耐不住了,就带着病,孜孜不倦地出去写生。他勤奋作画,每天都作三四幅这样的习作,这就又遭了“四人帮”们的嫉恨,诬说他“逃避地震”(其实地震在七月底,而张仃五月就在香山住下了),又叫回去“批斗”。张仃自从林彪、“四人帮”实行封建法西斯文化专政以来,已经“批斗”过无数次了。正如这次展出的说明书中所说的,他只能“在服劳役和批斗会的空隙间,作些技法上的练习。”七十年代初,他经常在白天挨批和劳动后,晚上关门画自己的画。
张仃的画展,分为三部分:一是文化大革命前张仃自己最喜爱的装饰绘画。林彪、“四人帮”时期,有人把这批作品开了几次“黑画展”,在画面上贴上批语和打上黑×,后来还大批地撕毁。这次展出的是在废料堆中捡回来仅存的几幅,画上还留有残迹。其次是数量较多的、就是上面说的、在林彪、“四人帮”时期“服劳役和批斗”之余画的,包括一九七二年他回忆解放初在德国目睹被法西斯摧残的柏林景象、绘成的《柏林组画》,这是一组多么发人深思的作品啊!第三是一九七六年冬的一组漫画,这是作者对“四人帮”投出的狠狠一击。那时他还没有公开批“四人帮”的自由,所以借用鲁迅杂文的标题《立此存照》;此外还包括在“四人帮”覆灭不久,他的两幅气魄雄俊的焦墨长卷:《长江万里图》及《十渡写生长卷》。这两个长卷是怀着雨后初阳的愉悦之感画出来的,也是张仃在这个沉闷的十年中从事“技法练习”的巨大收获。
这个画展是从烈火中烧炼出来的,它不仅仅是张仃在这一困苦阶段中创作的见证,而且更重要的,还是历史的见证。
孙猴子从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打出来,本领就更大了;经受过林彪、“四人帮”的“丹炉”的大多数艺术家,本领都更高。
张仃同志是一位艺术才能广博的画家,“九一八”事变后他从东北家乡流浪到北平,那时北平美专的校长张恨水看到他的国画山水很可取,学校是为了把张仃的国画作为学生成绩的幌子,才收下这个穷学生的。以后他又以漫画为抗日和揭露社会黑暗的武器,并且因为参加革命美术活动坐过牢。在抗日的烽火中,他参加了漫画宣传队。不久就辗转到了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教课。张仃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从事美术普及工作,进行年画、漫画、宣传画等等的创作,并搜集、整理和学习民间的艺术。他广泛地研究各种艺术风格,民族的、民间的、外来的艺术流派他都有选择地吸收和消化,这就是张仃的作品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的原因。
张仃本身是一位装饰艺术家,如《风筝》、《春牛图》等作品,都是用国画技法,表现民间风格的装饰画。《春牛图》消化了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木刻,赋予新的思想与内容。社会主义的绘画风格,应当是丰富多采的,可是“四人帮”一伙愚昧无知,却把这些装饰性的作品,说是什么“丑化劳动人民”,定为“黑画”。
张仃反击“四人帮”的漫画《立此存照》,是从“四人帮”的压力下得到解放的第一炮,这些作品在技法上巧妙地模仿汉、唐壁画,并且吸收了民间版画与宗教木刻,欧洲现代流派的某些色彩和造型,以至于任伯年、张光宇的风格。由于广泛地掌握和运用各种艺术效果,使他能有力地揭露“四人帮”的丑恶本质,同时又是装饰性、艺术性很高的创作。
张仃那豪纵狂放的笔墨,随心所欲的变形,植根于深厚的基本功的锻炼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他那大量水墨画和焦墨写生作品说明了这个问题。张仃在香山和太行山脉的十渡,用的是一管破笔,一个小铜墨盒,废寝忘餐地进行焦墨写生的探索。他能够利用这管秃笔,把非常复杂的山形、地质、树丛、山石、建筑,一丝不苟地再现在画纸上,在十分严谨的写实功夫中具有浓厚的装饰情调。在传统的国画技法上,他巧妙地表现阳光、气候的感觉。这些都是张仃在国画方面的创新。张仃十分喜爱黄宾虹的作品,而黄宾虹恰是从写生入手的山水画家。张仃认为,中国画要有所发展,要有时代精神,单靠临摹古人是不行的。他完全同意石涛的那句话:“搜尽奇峰打草稿”。
张仃最早是画国画的,后来广泛地从事其它方面的美术创作,然后又回到国画方面来。正因为如此,他能够从其它画种中丰富和扩大国画的境界。这也是张仃的成就之一。但是几十年来,张仃的风格、技法和题材总是不断地改变着,尽管他已是须发全白的“小老头”,但永不自满于既得的成绩,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始终在探索”。因此,张仃这次展出的画,只是他现阶段的可观的成就。我们都深信他的潜力,我们更期待他灿烂的将来。
我觉得张仃(同样也是黄永玉)同志的画展对于有志艺术的青年同志们是有益的,他首先说明一个具有自己风格的画家,必须在绘画的基本功上有刻苦的锻炼。只有打下深厚的基础才能有所前进,有所创造,才能谈到“变”。其次是画家必须从多方面吸取有益的营养,到火热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从生活中取得创作的源泉,同时也必须多向前人和外国人的技法学习,永远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中探索,才能不断提高,创造出丰富多采的社会主义艺术风格。(附图片)
香山碧云寺钟楼〔焦墨写生〕 张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