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推广农业科研成果这样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12
第3版()
专栏:要重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为什么推广农业科研成果这样难?
本报记者 顾迈南 龚达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只有“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武装农业。这就需要有尽可能多的新的科学技术在农业上推广应用。
但是,一些重要的农业科研成果,常常因为种种关口卡住推广不开。这不仅使科研人员白白耗费了许多心血,也使国家经济遭受损失。
农业科研成果为什么推广不开呢?
科研人员普遍反映,首先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并没有在一些领导部门同志的头脑中扎下根来。他们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轻视农业的思想,甚至错误地认为,搞农业只要出大力流大汗就可以了,不需要什么科学。有的一听说要推广农业科研成果就皱眉头,理由是工业上的科研成果还没有钱推广,哪有钱推广农业上的科研成果?因而不热心,不关心。这是农业科研成果推广不开的主要原因。
农业科研成果推广不开,除了思想上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些具体问题:
一、没有一个管推广农业成果的部门。现在我们的农业科研固然相当落后,但却有很多比较现成的科研成果没有人要。科研人员不得不放下工作,到处去找“婆家”。令人遗憾的是,一些送上门的科研成果,竟没有人理睬。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和昆虫所研制的棉红铃虫性诱剂,对长江中下游棉区虫情测报很有作用,但是有关农业部门却连成果鉴定会都不愿意参加。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科研部门对此反映比较强烈。农业部门为什么连送上门的成果都不要呢?他们也有苦衷。国家每年拨给农业部门用于成果推广的经费很少,农业部连部属科研单位的成果都无法推广,怎么管得了所有的成果呢?例如,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等单位研制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冻干弱毒活苗”(简称三联苗),能预防猪的三种主要传染病。农业部有关部门想尽快在全国推广应用,但他们的经费和力量都很有限。一九七八年初,他们先后找到国家计委、经委、科委请求支持,结果谁都不管。计委说,成果推广由经委负责;经委说,我们只管工业成果推广,不管农业;科委成果局说,我们只管理成果,不管推广。因为分工不明确,各部门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负责任。这种现象上上下下都存在。这是造成农业成果无人问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某些领导部门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农用抗菌素的研制和生产在国际上早已受到重视,我国从六十年代开始相继研制成功六个主要品种。经鉴定,这几种农药高效低毒,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害。国务院曾专门发文件,要求在全国推广。但是有关领导部门却认为,现在生产的化学农药尚供不应求,利润也不少,不必要去生产抗菌素,致使这项成果推广十分缓慢。
三、现行政策实际上是鼓励落后。现在生产支农产品的工厂,上级只要求完成产值、产量等经济指标,不要求改进质量,更不要求品种更新换代。一个产品一经投产,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地生产下去。这种政策,实际是鼓励落后。在价格方面也不注意支持新产品。商业部一旦为某种产品订了价,不管以后质量有无改变,价格一律不变。农村现在大量使用的农用塑料薄膜,由于防寒性能太差,容易老化,一般只能用一、二年。农民迫切要求提高产品质量,科研人员也研究出防老化的技术,只要在生产塑料的原料中加进少量的增塑剂,就可以使塑料薄膜的寿命延长一倍以上。但这种新产品跟老产品比较,成本略有提高,而商业部不肯提高出售价格,生产原料的化工部和生产薄膜的轻工部又不愿意做亏本买卖。这样,塑料防老化的新技术就被废弃不用,照旧生产质量不高的老产品。
四、推广农业科研成果所必需的原材料供应无渠道。国家对一些原材料的供应卡得太死,很不利于科研成果,特别是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由于某种原材料的缺乏,常常使一些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无法推广应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研制的碳酸氢铵颗粒造肥与深施技术,解决了粉状碳酸氢铵容易分解,在运输、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大量挥发造成浪费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肥效,对农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这一成果虽然受到国家计委等部门的重视,要求在全国推广,但是由于制造压粒机需要的少量不锈钢、磷青铜等原材料得不到解决,压粒机造不出来,结果,粒状肥料只在个别地区得到推广。
科研工作者和科研管理人员认为,要解决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问题,首先应该解决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问题,破除那些轻视农业的思想;也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可能情况下,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尽量为推广农业科研成果创造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