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农村中学结构应该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12
第3版()
专栏:工作研究

农村中学结构应该改革
从山西省雁北地区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中等教育中有两种倾向需要引起注意。
一是高中布点较多。全区十三个县,共有高中和完中一百二十八所,九年制学校一百六十三所。有的县光九年制学校就达三十所。高中布点多,在师资、经费和校舍设备等方面,都有很多困难。农村高中的教师一般是从初中教师中抽调上来的,初中教师又从小学教师中抽调。左云县共有高中教师一百三十九人,其中大专学校毕业生只有三十五人。除县城中学外,农村高中教师一百零八人中,大专学校毕业生只有十五人,其余大多数是近年来的高中和中师毕业生。这样层层拔高,不少教师不够称职,教学质量很难提高。有的学校虽然挂着高中的牌子,实际达不到高中水平。
二是中学教育有单一化的趋势。国家和社队办的中学,一般都是普通中学,按全日制中学教学计划安排课程和活动。有的农村学校取消了农业基础知识课,培养目标集中到升学上。全区原有农中农校二百八十多所,坚持办下来的只有十四所。好多办了多年的农业中学和耕读中学,也在逐渐收缩“农”这一面。一九五八年办起的阳高县王官屯农中,多年来建立了有一百九十亩地的农场、四十亩地的林场和年产值七万元的农机修配厂,培养了大批有一定文化、懂得农业科学知识和掌握农用机电技术的新农民。现在附近社队农、林、水、机、电的技术骨干,有一百九十多人是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左云县井儿沟五七中学,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设置农科、农机等方面的专业课和专业班,自力更生建立了有二百五十余亩土地的生产基地,坚持进行优种试验,为本县和外地提供优种二十余万斤,所在公社成为全县优种化程度最高的公社。这些本来办得较好的农校,现在也有要改变原来体制、向普通中学的方向发展的迹象。这种单一化的趋势,不但难以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必须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都要发展,国家有许多实际困难,农村不可能一下子普及高中教育。特别象雁北这样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地区,如果在经济力量、师资条件等方面考虑不周,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速度过快,就有可能事与愿违,在好多方面造成失调。农业的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批有一定文化水平、懂得农业科学技术的青年,而高等和中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又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目前,中学毕业生的去向,除少数人能升入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外,绝大多数都要回到农村。雁北地区一九七八年高中毕业生有一万六千二百余人,升学的还不到百分之一。如果农村中学都办成单一化的普通中学,学校又忽视面向农村的教育,学生回村后,不安心农业生产,也缺少农业科学知识和本领,这就同实际需要相矛盾。鉴于这种情况,应该把农村中学结构改革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农村中学应该怎样改革呢?我们考虑了这样一些意见:
一、集中力量办好重点中学。每县办一所重点高中或完中,在全县范围内招生。较大的县,从布局上考虑,还可另设一两个高中点。每个公社办一所重点初中,在全社范围内招生。重点高中和初中要在师资、设备等方面给以充实和加强,切实保证质量。其主要任务是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并摸索经验,在教学质量上为普通中学起示范作用。当然,也要重视面向农村的教育。
二、普通中学要学农业生产知识和工业基础知识。除重点中学外,农村普通中学的学生除完成全日制中学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学科的教学任务外,还应根据当地农村生产实际,增加农业生产基础知识课的比重,有侧重地学一些和社办企业结合较密切的工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将来参加农村建设打一点基础。
三、大办农业中学。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农业中学是发展农村中学教育的一种好形式。现在主要是办高中一级的农中,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可根据情况定为二年或三年。课程设置,以全日制普通高中主要课程为基础,根据当地农业和社队工业发展的需要,加以调整,可分专业班,增设农、林、水、牧、机电、财、医等方面的课程。时间安排,以教学为主,适当参加结合教学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防止“以劳代教”的现象。农中要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办好农(林、牧)场,还可和发展社队工业结合起来,试办小工厂。农中毕业生,社队要给以合理安排,做到学以致用。高等和中等农业院校,要注意招收农中毕业生。
四、发展各种形式的耕读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和在乡知识青年,实行勤工俭学、半耕半读。学生学政治、学文化、学农业科学技术。从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各种技术人才。学制可分固定和临时培训两种。
五、增设面向农村的中专和技工学校。现在这类学校太少,国家应有计划地逐年发展,为农村培养农林、畜牧、农机、医卫、财会等中等技术人才和县、社工业主要工种的技术工人。
实行这种改革,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领导体制。农业中学要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当前应以社办为主,有条件的大村大队也可办一些专业班。每县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办好一所或几所,除直接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外,还可为社办农中培养部分师资。这些学校应由教育部门统一规划和领导,农林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二、办学经费。农业中学,县办的以国家拨教育经费为主;社队办的,开始以社队解决为主,可逐步靠勤工俭学和生产收入来解决。耕读学校,由社队和学校收入解决。
三、师资配备。农业中学教师主要由国家配备,还可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从科技、农林、机电等部门聘请技术人员兼课。耕读学校教师可由教育部门酌情配备一部分,不足部分由社队解决,还可按专业和有关系统,请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做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
农村中学结构改革涉及面很广,牵扯的问题很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应该从调查研究入手,摸清底子,统一规划,逐步进行。我们的这些想法和意见很不成熟,好多问题可能还没有考虑到,这里谨提出来与大家共同研究。
李 尧 樊文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