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又一个马拉松式谈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13
第6版()
专栏:

又一个马拉松式谈判
任正德
中欧裁军谈判时断时续,已谈了六个春秋,目前正在举行第十八轮会议。最近一个时期,苏美借签署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之机,大肆宣传这个条约的签署可以“推动”中欧裁军谈判,“促进打破僵局”。但是,当前进行的谈判表明,双方在实质性问题上分歧依然如故。
中欧裁军谈判是美苏争夺欧洲的一个产物。早在六十年代,苏联为了分化西方国家、排挤美国势力,提出召开“欧安会”的建议,美国则提出在中欧“相互均衡裁减部队”的建议,与之抗衡。结果是西方同意举行“欧安会”,苏联表示接受中欧裁军谈判建议。一九七三年一月,北约十二国和华约七国在维也纳举行筹备会议,经过五个多月的争论,确定了会议的名称为“关于中欧共同减少部队和军备与有关措施的谈判”,并决定哪些国家参加谈判。同年十月,正式谈判在维也纳开场。参加谈判的正式成员国有十二个(北约七国:美、加、英、西德、荷、比、卢;华约四国:苏、波、东德、捷),观察员有八个(北约五国:丹、挪、意、希、土;华约三国:匈、保、罗)。
谈判的过程充满激烈的争吵,双方都企图通过谈判削弱对方的军事力量,特别是苏联力图利用谈判保持它在中欧的军事优势。谈判中,彼此都提出了不少建议和反建议,在枝节问题上互有妥协,但在实质问题上,各不相让。
目前,分歧的焦点集中在部队人数问题上。要确定裁减多少军队,首先要弄清楚双方在中欧有多少军队,而在这个问题上,从一九七六年谈到现在,仍然争执不下。本来,华约在中欧的常规军事力量大大超过北约,但苏联却强调双方在中欧的兵力“大体相当”。至于华约集团的具体人数,它以“军事机密”为借口,长时期不肯提供。直到一九七六年,它才宣布了一个数字,说华约在中欧部队总人数为九十六万五千人,其中地面部队八十五万五千人。北约国家揭露苏联提供的数字是假的,认为地面部队少报了十五万人。苏联拒绝承认并竭力想绕开人数问题,说这是个“非常次要的问题”。
北约表示,它在谈判上已作出了重大让步,即同意削减美国的核“保护伞”以换取苏联撤走一个坦克集团军,因此在华约军队人数问题上,不能再让了。北约发言人强调,这是“中心问题”,华约不提供真实人数,谈判就“难以取得进展”。
另一个重大分歧是裁军的原则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为了改变苏联在中欧的军事优势,一直坚持“均衡”裁军的原则。所谓“均衡”,即按不同数量裁减双方军队,也就是要华约多裁,裁到双方兵力相当。为此,北约提出一个两阶段裁军方案:第一阶段先裁美苏两家驻中欧的地面部队,苏减六万八千人,美减二万九千人;第二阶段,北约和华约有关国家再减,最后使双方总兵力最高限额各为九十万人,其中地面部队各为七十万人。
苏联为了保持华约集团在中欧的军事优势,并趁机削弱北约的军事力量,始终坚持“对等”的裁军原则。所谓“对等”,就是按同等数量或同样比例裁减双方兵力。这样裁减的结果,华约兵力仍然可以超过北约。苏联先后提出的四个裁军方案,都贯穿着这种用心。后来苏联改变了手法,在一九七八年六月八日提出的建议中,同意北约提出的双方地面部队在裁减后各为七十万人,但继续坚持在裁减过程中要按“同等比例”裁。由于苏联少报了十五万人,裁减的结果名义上双方兵力相等,实际上仍然是华约占优势。因此,西方舆论称这个建议是个“骗局”。苏联却把这个建议吹成是“对中欧裁军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并三番五次催促北约作出答复。
双方第三个重要分歧是各国裁军的限额问题。北约强调“集体最高限额”,即在双方地面部队各保持七十万人这一最高限额下,除对苏美在中欧地区的驻军规定限额外,其他各国兵力多少,由华约和北约各自决定。北约想通过这个办法防止苏联少裁,并想使北约军队在不超出最高限额的情况下,多裁荷、比、卢的军队,少裁西德的兵力。苏联极力反对,要求对双方各国军队都规定一个限额,企图以此限制和削弱西德的军事力量。
这个马拉松式的中欧裁军谈判,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闹剧,并未解决欧洲面临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苏联,自从谈判以来,不仅没有从中欧裁减一兵一卒,一枪一弹,反而变本加厉地更新军事装备,加强军事实力,频繁地举行军事演习。据报道,在七十年代里,苏联向中欧增加了十二万五千军队,坦克从一万三千辆增加到一万九千辆,并把老式坦克的百分之六十换成了先进的T—62型,百分之四十换成了更先进的T—72型。飞机和大炮的质量也有提高。西德报纸说,苏联一面在谈判中采取“拖延手腕”,一面在“加紧扩军备战”,而“北约却在睡觉”。
实际上,北约也没有睡觉,不过它加强军事力量的努力远远落在苏联后边。据统计,美国已精减了它驻欧洲军队的非战斗人员一万三千多人,以充实作战部队;先后向西德增派了两万多兵力,并加强了反坦克能力。美国国防部长最近说,今后五年内,美国还要向欧洲增派七个战斗营。
由此可见,“中欧裁军谈判”成了货真价实的“扩军谈判”。无怪乎西欧舆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欧裁军谈判给欧洲带来什么?”奥地利报纸说,所带来的“很难说是提高欧洲的安全程度”。英国和西德报纸指出,这个谈判即使达成协议,裁减一些军队,“也不会使东方在战略上的根本优势发生多少变化”;苏联的地理位置和“拥有的运输能力,几乎能在一夜之间把裁减了兵力的地区再次充实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