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15
第6版()
专栏:

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
冯中林
提起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人们就自然地联想到那优美的“华尔兹”(圆舞曲)。
维也纳是“华尔兹”的故乡,同时也是欧洲许多著名古典音乐作品的诞生地,因此享有“世界音乐之都”的盛誉。
维也纳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整个城市座落在维也纳盆地之中。多瑙河象一条彩带,把城市分为两个部分。其中老多瑙河一段,河水碧蓝,白帆点点,景色秀丽。城西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称作维也纳森林。
维也纳之所以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不仅是由于风景的优美,更为重要的是它曾经是欧洲许多著名音乐大师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
早在公元十八世纪,维也纳就作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吸引着国内外音乐爱好者。它曾是许多古典音乐大师十分向往的圣地。著名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从青年时代就来到维也纳,在这里完成了许多名作,度过了他的大半生。这位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作曲家,以其充满热情和英雄气概的创作,代表了当时进步阶层在反动的封建主义重压下的反抗精神和变革愿望。贝多芬在维也纳期间创作的《英雄交响曲》(即《第三交响曲》)就集中反映了他的这种思想。他写这部交响曲的时候,正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拿破仑由一个普通将领一跃而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这时的贝多芬,内心酝酿着热情,开始要运用交响乐的形式来歌颂资产阶级的首脑人物拿破仑。可是拿破仑自己戴上皇冠,称了皇帝。贝多芬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震怒之极,把写好的总谱掷到地上,久久不许人捡起来。过了很久,乐本发表时,他把原标题“奉献给拿破仑”的字样涂掉了,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个伟大人物而作”。在拿破仑失败后,他又写了欢乐的第七、第八交响曲。后人曾把贝多芬誉为“音乐的解放者”。
奥地利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在他短暂的三十六年的生命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维也纳度过的。在那里,他与古典乐派代表之一的海顿结成了真挚的友情。他的许多著名歌剧,如《后宫的诱逃》、《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也都是在维也纳期间写成的。所以,维也纳的名字是和许多著名音乐家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今,当人们漫步市区和公园时,不仅可以看到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这些著名音乐家的塑像,而且可以发现维也纳的许多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
作为音乐名城,这里还有许多歌剧院和音乐设施。
座落在内环城路上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距今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剧院之一。这座古罗马式的宏伟建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遭受战争的严重破坏。战后,勤劳的奥地利人民按照剧院的本来面貌重建起来,于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对外正式开放。剧院前厅和侧厅都是用大理石砌成的,墙壁上挂着大音乐家和名演员的剧照。这是维也纳少数几家只上演歌剧和演奏古典音乐的剧场之一。每年除夕都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歌舞晚会,届时国家总统和国宾出席。约翰·施特劳斯的名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则是最吸引观众的节目之一。
维也纳以它的“华尔兹”著称。“华尔兹”是一种三节拍快速活泼的舞曲,它起先产生于民间,后来才传入宫廷,并流行于欧洲。活泼自由的圆舞曲代替形式拘谨而彬彬有礼的小步舞曲,是资产阶级兴起以后在音乐舞蹈方面对古老的封建主义的冲击,而约翰·施特劳斯则是这种新兴力量的卓越代表。约翰·施特劳斯一生作圆舞曲四百余首。《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皇帝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涯》等等是最有名的。此外,他写的轻歌剧《蝙蝠》、《威尼斯之夜》等也为人民所熟悉。矗立在维也纳城市公园的约翰·施特劳斯纪念像生动地表现了这位“华尔兹之王”演奏小提琴时的动人形象。
在内环城路上,还耸立着维也纳第一个使用电灯照明的华丽的皇宫剧院,这也是一家很古老的剧院。此外,还有维也纳大剧院等十来家剧院和遍布全城的各式各样的音乐厅。每当旅游盛季,维也纳都要举行为期一月的文化节。
近几十年来,维也纳这座文化古城也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污染。街头上出现了抽象雕塑、绘画,剧院里上演莫明其妙的剧目和色情的舞蹈。传统的奥地利古典音乐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也受到了各种各样现代派音乐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了摇摆舞音乐、爆破音乐、滚石音乐等等。但是,尽管如此,健康、雅致的奥地利古典音乐却仍然被多数奥地利人所喜爱,维也纳仍然以“世界音乐之都”屹立在欧洲的中心。(附图片)
“华尔兹之王”约翰·斯特劳斯的雕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