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普及科学的好课堂——伦敦科学博物馆参观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16
第5版()
专栏:英国通讯

普及科学的好课堂
——伦敦科学博物馆参观记
最近,记者参观伦敦科学博物馆,亲身感到这是一座普及科学知识的好课堂。一位观众向记者称赞科学馆的展品丰富多采。中小学生则说,科学馆增加了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科学博物馆位于中伦敦西南部的南肯辛顿区。它是西欧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观众最多的科学馆。它建立于一九○九年,以后不断增建扩大,现在已是一座占地十五亩、连地下室共五层的大型建筑物,展出面积达三十万平方英尺。一九七八年全年观众三百五十万人次,平均每天约有一万人次之多。
一走进科学馆,首先看到的是在门厅的左侧,陈列着一具测试地球自转的钟摆。这具钟摆是根据法国物理学家雷翁·福克尔特的原理制造的,钢丝长二十四点九八米,自屋顶直线下垂,摆锤重十三点六二公斤,对着地面上一块有刻度的平板。每天中午十二点正,钟摆在平板的零度线上开始摆动,随着地球自转的方向,钟摆每五分钟移动一度。由于钟摆的钢丝太长,这具展品搁不进展览厅,只好放在门厅的一侧。这样的布置,既陈列了展品,又弥补了门厅没有展品的缺陷,体现了设计人员的精巧匠心。
科学馆共分农业、飞机、造船、车辆、纺织、气象、原子物理、分析化学等七十个展览室。每一展室的展品,按照时间或者按照顺序进行排列,以显示这一门科学、技术或工业的发展过程。展品中,有实物,有模型,有些则展出它的横断面,使观众能看到展品的内部结构。每个展室都有书面介绍,每件展品都有书面说明。六十年代以来,科学馆和许多工业部门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使展品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
钢铁展览室是英国钢铁公司配合科学馆设计布置的。这个展览室分历史和新式冶炼两部分。在历史部分,采用一组立体布景,有人有物,展出了冶炼工业的发展过程:从十四世纪,英国还停留在风箱铸铁的阶段,而欧洲大陆已经发明了鼓风炉;于是,英国工匠飘洋过海,在德国、荷兰、意大利游街串村,学习铸铁的新方法;到十六世纪鼓风炉传入英国;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英国各项工业的发展,贝氏炉和马丁炉的冶炼技术首先在英国出现,把冶炼工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当时,英国铁的年产量由一万吨跃进到一百三十万吨。尽管贝氏炉已经废弃不用,它在冶炼史上发挥过不可磨灭的功勋,展览室里展出了一八六五年五月英国巴罗钢铁公司使用的第一台贝氏炉的模型。在新式冶炼部分,采用一组模型,展出了现代炼铁、炼钢和铸轧的全过程。这一展室的新旧对比,反映出了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的一些规律,有助于观众从历史的演变中学习科学知识,汲取经验教训。
观众中各种不同年龄的人都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一群群集体参观的中小学生。记者遇到的既有伦敦本地和外地的英国学生,也有来伦敦集体度假的比利时和瑞典的中学生。科学馆为学生参观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科学馆人士告诉记者,英国科学界和教育界人士十分重视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既有利于科学的普及,也便于及时发现人才。科学馆特意为小学生编印了一套“少年参观者导游问答”,每个展室一本,每本售价只要五便士。例如,供铁路展室使用的“问答”中,有一张简易的英国地图,上面标出达林顿、斯托克顿、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几个城市的名称,要学生指出:“世界上第一条铁路的起点和终点”。还有一张图上画了几个人非常费劲地推着一辆满载的小车,编者问道:“下雨的时候,在建筑工地上,车子可能陷在泥里,于是,人们想主意,修建了简易的运输轨道。你想一想,是不是可以省些力气呢?”在宇宙航行展览室里,记者遇到一群三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问答纸,有是非题,选择题和问答题共三十四个,其中有这样的问题:“月亮离地球多远?”“宇宙航行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吗?”学生在展室内东走西看,边参观,边答题。带队的老师告诉记者,根据课程的进度,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几个展室。采用这种直观教育和课室教育结合的方法,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也可巩固学习的效果。科学馆的底层开辟了一间“儿童展览室”,还专设一个“儿童午餐食堂”,出售儿童喜爱的饮料、食品。此外,科学馆定期为学生放映科学影片,并且应学校的要求,组织通俗的科学讲座。
博物馆多,是英国的一个特点,全国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博物馆九百五十多个。仅伦敦,大型博物馆就有十多个,科学博物馆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在科学馆的附近,还有地质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等。尽管在一些博物馆展出的历史文物中,人们可以看到,当年大英帝国对亚、非殖民地巧取豪夺的痕迹,今天,不论是从正面还是从反面的意义上说,这些文物又可以成为教育人们的历史见证。在充分利用博物馆,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英国可以说是有着丰富经验的。
本报记者 许庆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