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经济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17
第1版()
专栏:

经济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
本报特约评论员
华国锋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国规模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干部和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打碎了林彪、‘四人帮’强加给他们的精神枷锁,使毛泽东同志长期倡导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得到恢复和发扬。”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做经济工作,搞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如此。我们搞现代化,只能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吸取国外一切对我们有用的经验,走出一条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就要坚持实事求是,从我国情况这个实际出发,解决好一系列方针政策问题。
(一)
我国是个大国,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建设,虽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基础,但毕竟还是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农业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中占很大比重。这就是我们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出发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我国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首先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重工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市场上货物就不够,货币就不稳定。抓了农业,发展了农业,就能保证发展工业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现在的问题,就是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实行按照农轻重次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
但是,二十多年来,以农轻重为次序的正确方针,在我们的经济工作中,一直贯彻执行得不够好。目前,我国国民经济中存在一些比例失调,从根本上讲,是林彪、“四人帮”十年大破坏的恶果。这十多年,我国国民经济实际上处于半计划、无计划状态。“四人帮”横行时,那里谈得上计划,他们嘴上说的就是计划。明明国民经济处于崩贵边缘,还得说形势大好。从我们主观方面看,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上也不是没有缺点错误的。往往嘴上喊的是“农轻重”,而实际行动却是“重轻农”。我们经济工作中的一个大毛病,就在于没有真正花力气认真解决农民问题、农业问题,按农轻重次序安排计划。没有认真贯彻执行以农轻重为次序的方针,对我们来说教训是十分深刻的,现在是该觉悟的时候了。
过去打仗,搞武装斗争,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现代化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革命和建设中的首要问题。“农轻重”问题,实际上就是人民生活的问题。农民生活没有多大提高,购买力较低,买不起化肥、拖拉机,国内市场不活跃,还谈得上什么经济建设呢?职工生活水平不高,城市住宅面积增加不多,这怎么能行呢?斯大林说过,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而苏联的工业化是从重工业开始的。这话是有苏联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并不是普遍的经济规律。我国有我国的具体情况。有人提出,中国应该先发展使用劳动力多、技术比较简单、花费投资少的工业部门,从这里开始积累资金,然后逐步向技术要求高、用人少、投资大的部门发展。这个意见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我们不是说不要发展重工业,不要搞钢铁。而是说,必须有适当的比例,要按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
切实贯彻执行以农轻重为次序的方针,认真处理好农轻重关系,有一系列的政策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包括投资比例必须安排好。但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必要的前提。现在公开反对以农轻重为次序安排方针的,可以说是没有了。然而,以各种借口、种种形式违背甚至抵制这个方针的,却还有人在。他们似乎并不反对农业轻工业上,但对重工业却不愿意适当地下。这种思想认识,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在一定时期内,国家的财力物力总是有限的。各行各业齐头并进,万马奔腾,看起来似乎快,实际上反而慢,欲速则不达。齐头并进,万马奔腾,等于没有比例,而没有比例就没有高速度。这是已被多年来的历史事实和经验教训证明了的。要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我国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以农轻重为次序安排计划的方针。
(二)
高指标,是我们经济工作不从实际出发,不实事求是的一个突出表现。也是我们长期吃亏而至今没有得到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做计划要“长袖善舞”,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但是,多年以来,我们总是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计划指标往往高于实际可能。明明是有缺口的计划,还说是“积极的平衡”,“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在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左”的思想倾向在我们经济工作中十分严重。我们经济工作中的又一个大毛病,就是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把人的潜力说成是无限的。只看需要,不看可能,只凭主观意志,不看客观条件。因此,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认真解决高指标这个问题。
高指标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承认不承认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问题。从我们的主观愿望来说,谁都希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越快越好,这真可说是人同此心。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究竟能以多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这决不是单凭人们的主观意愿所能决定的。对经济发展的客观可能性,我们应该有科学的研究,冷静的估计,从而使经济计划指标,订得比较切合实际,不仅没有缺口,而且留有充分的余地。
马克思说过,按比例分配劳动,这是任何社会都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而且是首要的经济规律。违反这个客观规律,必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实践经验证明,一搞高指标,就谈不上综合平衡,就谈不上按比例。所以在经济发展速度上,我们要求的应当是稳定的、持续的、均衡的增长,而不能期望甚至追求短期内出现什么奇迹。就整个国民经济或者一个大的经济部门来说,两三年“翻一番”之类的口号,实践证明是很危险的,实际上也是做不到的。即使勉强做到了,也是虚假的成分多,实际的效果少。有的战线前几年搞“翻番”,有些单位有成绩,但不少单位勉强搞,却带来了许多后遗症。从长期的观点看,这样做,速度并非快了而是慢了。
社会主义经济在实际发展进程中,是有起伏的,有些波浪的。但是,我们应该力求平稳地上升,不要出现大起大落的大波浪。一出问题,就要及时进行调整。这也就是说,在我们主观方面,在指导思想上,不能要求过急,急于求成。当然,这不等于说指标越低越好。客观上能办到的事情不去办,那也是错误的。如有这种倾向出现,也要及时纠正。
(三)
基本建设战线越拉越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问题长时期没有解决好,这是我们经济工作中不实事求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又一个突出表现。这个问题过去年年讲,开会就讲,讲得很多、很凶,但做得很少、很差。这个带有灾难性的问题,如果再不切实解决,势必延缓国民经济的发展,拖四个现代化的后腿。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造成基本建设战线过长而又长期缩短不了的种种原因看来,有两点必须注意。首先,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切合实际的长期计划。由于林彪、“四人帮”干扰破坏,十多年来长期计划订不起来,年度计划定得较晚,而且多变,给基本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基本建设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单有年度计划是不行的。显而易见,设备制造前一年已经安排了,年度计划一变,造出的设备使用不上;一个项目,去年开工,今年停下;如此等等,基本建设战线怎么不越拉越长呢?其次,缩短基本建设战线是当务之急,各级领导要下决心,组织力量,打好这一恶仗。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在摸清一个个在建项目真实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党的方针政策,该上则上,该下则下,加以妥善处理。不能一说项目多了,要压缩,就把很多项目捆在一起,蒙混欺骗;一说要压投资,就不分主次来一个剃平头,只减投资,不减项目,不减工程内容,甚至把设备、材料缺口留在重点工程上。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组成得力的班子,将各方面的力量组织在一起,形成拳头,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统一调度,统一安排。不然,基本建设战线还是缩短不了。
整个经济工作,由于清算了林彪、
“四人帮”的极左路线,落实了党和政府各项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定了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新政策,经济形势正在迅速好转。各地应把工作重点迅速转移过来,集中力量抓好国民经济,同心同德,振作精神,坚决做好华国锋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着重抓好的十项工作,打好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个战役,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