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解决海港码头泊位不足的办法何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18
第2版()
专栏:本报记者述评

解决海港码头泊位不足的办法何在?
交通运输是当前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沿海港口码头泊位不足,压船、压货状况不断出现,已成为工农业生产和发展对外贸易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
我国沿海港口从一九七三年以来,在原有基础上新建和扩建了四十七个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泊位,同时对一些港口的老码头进行了改造,使目前沿海港口的吞吐能力比一九七二年增长了百分之六十六。但是,在同一时期,外贸海运量却增长了百分之一百零七,港口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对外贸易增长的速度,出现严重的比例失调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每天到港口装卸货的外贸船舶有二百三十艘左右,但能靠码头进行装卸作业的却只有九十艘左右。去年,沿海一些主要港口共接待外贸船舶六千六百多艘,由于码头泊位不足,平均每条船要多等三天时间才能靠港作业,国家因此赔偿了大量外汇。这种状况如不迅速改变,将给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
解决港口压船、压货状况的根本办法,是大搞港口基本建设,大量增加深水码头泊位。但从目前情况看,用于这方面的投资还不可能一下子增加很多,而且要有个建设过程,不能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那么,当前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在最近召开的交通部直属企业增产节约会议上,大家认真讨论了交通部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任务,认为当前要搞好港口疏运工作,除了加快港口建设速度外,还必须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发动群众挖潜、革新、改造,发挥现有港口码头泊位和人力、机械设备的潜力,加快到港船舶的装卸,加速港口物资的疏运。
有的同志认为,我们目前的码头泊位和机械设备条件一切照旧,要再挖潜力,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有的同志认为,我们港口“水深不够泊位少,设备陈旧码头老”,再要增产,实在是“无能为力了”。这种“潜力挖尽”、“生产到顶”的思想是不对头的。上海港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港,论条件,它在沿海主要港口中并不是最好的:港区岸线只有十二公里,泊位只有九十九个
(其中深水泊位五十个),装卸机械目前也没有添置多少。论任务,它却是最重的:平均每年有五千多艘次海轮载运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进出港口。但是,上海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创造了年吞吐量近八千万吨,以现有基础,打出了七十年代的先进水平。
上海港的经验,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通过整顿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大破“潜力挖尽”、“生产到顶”的思想,大搞挖潜、革新、改造。为了解决码头泊位不足的矛盾,他们采取了不少措施。一是千方百计增加船舶的开工舱口数。上海港目前已把外贸船舶的装卸作业开工舱口数从去年的每条船舶平均二点二八个增加到三个,这样平均装卸三条船就差不多等于增加一个码头泊位,大大加快了船舶周转。二是利用水上浮筒来代替码头泊位。上海港认真研究、分析了适合浮筒作业的货物种类情况,并参考国外一些港口利用水上浮筒发展装卸生产的经验,本着保证航道畅通、安全的原则,积极发展水上浮筒作业。这样,仅五月份,全港就等于增加了五个码头泊位。三是利用驳船到大吨位船舶停泊锚地,把大船一部分货物载运回来,使大船减轻载重量,及时进港,节省在港停泊时间。此外,他们还对现有机械设备进行技术革新,不断提高装卸效率。
上海港的实践证明,以上措施,确实是改变当前港口码头泊位不足,压船、压货严重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些措施,在我们沿海其他一些主要港口也是可行的。有关部门算了一笔账:今年第一季度,沿海九个大港口每天平均开工装卸作业线四百一十八条,平均每艘船舶只有二点五七个舱口在进行装卸作业。如果把每艘船的平均装卸作业舱口数增加到三个,就等于国家不花一分钱投资,即可增加二十三个深水码头泊位。如在青岛、黄埔等有条件的港口,都利用水上浮筒进行装卸作业,这样外贸船舶装卸作业艘数平均每天可达一百艘以上。
改变港口压船、压货状况,还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有关部门必须主动配合,通力协作。港口物资疏运工作中间环节很多,涉及到港口、船舶、铁路、公路、外贸、物资、商业等部门。光靠港口一家挖潜还是不够的。如果其中某一个环节卡了壳,就会打乱整个疏运计划。港存物资疏运不出去,库场饱和,就影响后到船舶卸货,必然形成压船、压货,甚至港口堵塞。因此,各个部门都要从国家全局的利益出发,把外贸进口物资的计划、派船、接卸、疏运等工作,看作一个整体,搞好协作,做到车、船、港、货、库等各项计划的衔接,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畅通无阻的统一计划。在这方面,大连地区铁路部门的作法很值得提倡。过去,由大连港进口转运到鞍钢的矿石,因铁路车皮供应不足,造成港口大量积压。自去年十一月份起,铁路部门固定了二百四十三节车皮,组成矿石专车,在大连港至鞍钢之间循环拉运,使每艘矿石船的在港停泊时间由十九点九天缩短到十点零三天,矿石周转效率提高一倍以上。仅缩短船期这一项,节约价值就达人民币一千八百多万元。如果其他地方的铁路部门都能象大连地区铁路部门那样,保证疏港所需的车皮,沿海主要港口的通过能力,就可以提高百分之三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