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新昌县中溪大队认真执行农村经济政策 发展毛竹加工手工业富国又富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19
第1版()
专栏:

新昌县中溪大队认真执行农村经济政策
发展毛竹加工手工业富国又富民
本报讯 据《浙江日报》报道:浙江省新昌县莒根公社中溪大队,认真执行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自一九七○年以来,积极发展毛竹加工的手工业,促进农林工副业全面发展。群众说这是富国富民的好政策。
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中溪是个九山一田的山区大队,过去“队里空,户里穷,债务重”。搞了毛竹加工后,集体经济壮大了,社员收入增加了,穷山村开始变成了富山村。社员说,发展竹木加工有三大好处:
一是多余劳动力有了出路。过去,这个大队每年都有一大批劳力外流。搞起毛竹加工之后,连年老体弱病残的人也都有活做,全大队光毛竹加工副业就安排了一百六十六个人;
二是山林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过去不搞竹加工,一支毛竹丢两头,取中间,剥点皮,利用率只有百分之十八,其余不是作柴烧,就是白白烂掉。现在大搞综合利用,可以加工的尽可能加工成竹制品,实在无法再加工的,就烧成炭球,仍可以出售;
三是大大增加了集体和社员的收入。这个大队利用毛竹零料加工成卫生纸、门毡、大扫把、扫帚、鲞篰篾、屋箯、炭球、毛料、竹勾心、压舌板、绸夹子等数十种竹制品出售,去年总收入达二十九万五千元,比一九六九年增加了一点四倍,社员平均收入达一百三十元五角,增加了近一倍。
毛竹加工副业,促进了农业生产。几年来,大队添置了拖拉机、柴油机、打稻机等六十二台。一九七八年,粮食总产九十三万斤,比一九七七年增加十万七千斤。社员平均口粮和集体储备粮也有很大增长。
有利于国家收购任务的完成。中溪大队人多地少竹山多,有生产竹箩的传统习惯。一九七○年以前,竹山遭到严重破坏,根本无力完成国家的收购计划;发展毛竹加工之后,调动了社员搞好山林的积极性,竹山迅速恢复起来,向国家投售的毛竹越来越多。一九七○年国家分配的任务是五百支毛竹,实际投售了六百零一支;一九七八年的任务是三千支,实际完成了三千二百二十支。九年来,累计向国家投售毛竹一万七千多支。
新昌全县农村所需的竹箩,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是由中溪加工的。九年来,这个大队一共向国家投售竹箩六万六千六百双。做一双竹箩要三支毛竹。所以,实际上中溪大队每年完成的毛竹任务都在二万支以上,今年近三万支。
促进了山林生产的发展。发展毛竹加工后,会不会采伐过度,使山林受到破坏?有个老年社员说:“你想想,毛竹能给我们这么多好处,我们发展还来不及,哪肯去破坏呢?要说破坏,那是在搞毛竹加工以前,大家对毛竹不看重,才弄得‘近山好山一片光,远山高山稀朗朗’。”
事实正是如此。一九七○年,这个大队的毛竹蓄积量只有二十多万株,现在,已发展到六十三万株。几年来,全大队削整竹山七百八十六亩,对四千五百亩竹山全面铣整了五次,平均每年要花一万多工,使竹林不断更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