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大庆油建一部质量标兵——杨永胜二十年不出返工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20
第1版()
专栏:

大庆油建一部质量标兵——
杨永胜二十年不出返工活
大庆油田有一位“二十年不出返工活”的质量标兵——油建一部六队管工技师、共产党员杨永胜。参加过大庆石油会战的老同志都还记得,一九六○年,老杨和其他十九名工人,钻进直径只比他们的肩膀稍宽一点的铸铁管线里,经过一天又一天的艰苦劳动,两肘和膝盖都磨出了层层厚茧,把近十里长的输水管线,清扫得干干净净。二十年过去了,这条质量全优的输水管线,照样清水奔流。二十年来,老杨继续保持大庆会战的光荣传统,认真对待每一项工程质量。他率领一个管工小队在千里油田上,建设过两座油库,六十三座联合站和计量站,六百二十二口油水井,一千一百多公里油、水、气管线,质量全部优良。
杨永胜常说:“党和人民把这么大的油田交给我们建设,我们搞每一项工程,焊接每一个焊口都要对党负责,让人民放心。”有一次,他在北七站安装油泵时,看到有两个弯头弧度不一致。仔细一检查,发现其中一个弯头有轻微的皱纹。他连夜步行三十多里,跑到另外一个工地,找来了同一型号的材料,又连夜返回焊好,才满意地离开工地。
今年五月,上级要老杨所在的施工队施工我国第一座爬犁列车式中转站。这次采用了新的工艺,精度高,要求严。老杨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和大家一道连续苦战,攻克六十一个难点。全站八台机泵、六台容器、二百一十六个阀件,一点三九公里工艺管线,总计一千二百三十四道焊口,经三次严密性试压,不渗不漏。如制作装饰板的内外压条,过去,谁也没有干过,为了攻克这一难关,老杨先后五次乘公共汽车,去观察学习交通车上压条的形状、尺寸、规格。还先后学习了外地五种汽车的压条和火车装饰板的压条。经过这样反复学习,精心比较,在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大胆将原设计的五毫米高的压条,改为三十毫米,并采用先进技术,制作了一种模具进行冷压,造出了经济、美观、大方的压条,保证了工程质量。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