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溧阳人民抗震夺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20
第4版()
专栏:

溧阳人民抗震夺丰收
江苏省溧阳县发生中强度地震后,这里一座座村庄集镇墙倒屋塌、瓦砾遍地,三五成群的简陋芦席棚散落在残垣断壁旁。然而,环绕在其周围的却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葱绿的田野上,正在孕穗的早稻迎风摆曳,茁壮的中晚稻秧苗翻起层层绿浪;一队队男女社员,头顶骄阳,紧张地在田里治虫、耘耥、烤田、割草积肥;塘畔河边,儿童们牧放着雪白的鹅群;通往集镇的公路边,前来赶集的人们熙熙攘攘。
在上兴公社粮库前的公路上,满载着国家救灾物资的车队源源不断,生产队出售余粮的卡车和手扶拖拉机来来往往。粮管所所长王阿庚兴奋地说:今年的夏粮交售,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好。截至目前,已入库二百一十万斤,等于去年夏季征购总量的三倍多。其中地震后生产队交售来的就有近一百万斤。粮站堆满了,社员们还一个劲往这里送。
农村的集市贸易依然是那么兴旺。十六日上午,在上兴镇设摊出售农副产品的集体单位和个人就有一百多家。近一年来,由于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认真贯彻执行发展集体和社员家庭副业的各项政策,集市贸易上出售货物的品种显著增加,从鸡鸭鱼肉、瓜果蔬菜到各种竹木日用品,应有尽有,售价也和震前完全一样,没有引起任何浮动。
七月九日地震发生后,溧阳人民以顽强的意志投入抗震夺丰收的斗争。上沛公社党委在地震后立即组织两套班子,一套抓抗震,一套抓生产。三天之内,公社全体社员都住进了新搭的防震棚,大部分社员立即下田劳动,加强田间管理。这个公社东塘大队是受灾最重的大队之一,住房都倒塌了。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凌晨,“夺取秋熟超产誓师大会”就在一片废墟的场地上召开了。他们在会上当即修改了今年的粮食增产指标,提出再增加三十万到四十万斤,并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增产措施。大会一散,一批批社员就下田了。几天之内,他们把割来的十七万斤青草立即泡制成草塘泥。八百亩杂交水稻全部烤田完毕,稻田里增开了水沟,为浅水勤灌打好基础。第五代稻蓟马为害刚露头,男女社员就迅速下田撒药治虫,一个晚上治虫四百亩。
“围着碎砖破瓦转,转不出粮食!”一个普通社员说的一句话,传遍了灾区的许多社队。上兴公社一个作业组的组长潘长发,震前发现队里稻田三化螟即将盛发,准备立即采取措施治服虫害。地震的那天晚上,他家中三间房子倒掉了。但是,他没有蹲在断墙前叹息,当夜就背起喷雾器踏进了水田,一直干到夜里十点多钟,第二天又干了整整一天,一个人将三十亩杂交稻治了一遍虫。有的管水员在地震的当夜坚持下田放水,有些社员被砸伤后偷偷跑出医院,提前回到生产岗位。在抗震夺丰收的斗争中,许多干部、共产党员舍生忘死,艰苦奋斗,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遭了这样的地震灾害,而人心这样稳定,生产抓得这样好,这是为什么?上沛公社党委书记孙全斌同公社干部一道分析原因说,第一,三中全会后,党的干部政策得到落实,冤案、假案、错案在震前刚刚纠正完毕,给改造好的地主富农摘帽工作也已基本结束,农村政治形势空前稳定。第二,去年获得丰收,平均每个社员口粮六百斤以上,今年夏粮总产量又比丰收的去年增长五成以上。上沛公社算了一笔帐,增产的麦子加上农副业产品提价,单夏熟一季每个社员就可以增加收入十五元,社员家里有余粮,手中分得了现钱,心中就不慌。第三,中央关于农业的两个文件大力贯彻落实后,农村经济政策进一步兑现,加上秋熟作物丰收在望,棉花、黄麻、薄荷、留兰香等种植业以及畜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秋后集体经济将会更加壮大,社员收入将更高,广大社员感到有奔头,对前途充满了信心。这些正是溧阳地震后“局势稳定,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孙全斌说得好:“照现在这样的政策搞下去,坚持落实不动摇,我们农村就能越来越经得起大自然的险风恶浪,什么样的灾害也难不住一心奔四化的人民!”
新华社记者 张行端 王孔诚
(附图片)
溧阳县地震灾区的群 众 拆 除被震坏的房屋,开始重建家园。
陈哲摄(新华社稿传真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