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 朝鲜访问记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20
第5版()
专栏:

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
朝鲜访问记之三
沙 英
在百花盛开、万木争荣的季节,我们踏上朝鲜的国土,就对那锦绣的河山,感到十分喜悦和赞叹。有的同志形容朝鲜“无山不绿,有水皆清”,我们有了亲切的感受。但是,一旦接触朝鲜人民,生活在亲密的战友中间,我们感到朝鲜人民的高贵品德更加可爱,社会风尚更值得赞赏。
我们在朝鲜访问,汽车不论行驶在平壤的街道上,或者偏僻乡村的公路上,遇到成群结队的孩子,无不举手表示欢迎。就是在大雨淋漓中,遇到一两个小朋友,也是恭恭敬敬地鞠躬或举手致意。在大小剧院看节目,看不见一个吸烟的人,地上没有碎纸果皮,散场时没有喧嚷、拥挤的现象,安静而有秩序。在大小城市的街道上,看不见闲散的人在游荡,看不到弃放的垃圾。所有的工厂、机关、学校和公共场所,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随地吐痰的现象。街上行人,不论男女老少,穿着十分整洁,衣服的颜色、式样很美观,具有民族风格,看不见奇装异服。
朝鲜人民热爱劳动,把劳动视为光荣、豪迈的事情,给予我们深刻的印象。在朝鲜卫国战争结束后,美帝国主义的预言家曾经断言:平壤已从地图上消失,一百年也无法恢复。可是,不过二十多年,平壤已建设成为拥有一百二十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绿树丛中耸立着一排排十层左右的高楼,外面砌着彩色磁砖,既雄伟又美观。在农村中,昔日的草房已经绝迹,尽是一群群瓦顶砖房或二层楼房。在插秧季节访问朝鲜,真是全国总动员,农村的人不用说了,城市的机关工作人员、学生和居民,包括高级干部,都去农村参加义务劳动,大约十天左右的时间,全部插秧完毕。在我们住处的附近,正在建造一座规模巨大的妇产医院(据说有两千个床位),专业建筑工程队负责主要工程,每天都有大批干部、群众参加义务劳动,不论白天黑夜,甚至大雨滂沱,也是车水马龙,紧张地工作。特别是夜间,灯火辉煌,歌声嘹亮,热火朝天,好似一个战火纷飞的战场。我们初到之时,这个工程开始挖地基,我们回国时,不过二十多天,地面工程已盖有三层了。一个雨天,我们从妙香山回平壤,公路两旁有许多小朋友,或成群结队,或三三两两,正在拔草、种花、铺石子。有的有教师指导,有的是独自劳动。这种从小养成的主动精神、组织性和纪律性,表现在朝鲜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所到之处,都看到“社劳青”(社会主义劳动青年同盟)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组织、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义务劳动,植树造林,维护城市卫生,维护交通秩序。一方面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增加一砖一瓦,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劳动观点,学习建设的本领。
朝鲜人民热爱学习,有“学习之国”的美称。我们参观了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校舍建筑的壮丽,教学设备的完善,特别是学习空气的浓厚,学习成绩的优秀,都很使人赞叹。他们已从一九七二年实行了普遍的十一年制义务教育,全国新的一代,都在国家的关怀下学习。他们对在职干部的教育也十分重视。各级干部每年都脱产一个月到正规学校学习,平时每周星期六学习半天政治,星期三有两小时的报告会,每天还有两小时的业余自学。为了使理论和实际、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他们经常组织大家到工厂、农村参观,学习科学技术,学习管理经验和工作方法。他们建立起一整套边工作边学习的教育体系,每个工人、农场场员和其他劳动者,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在各种形式的学习系统中参加学习。他们正向金日成主席提出的“实现全社会知识分子化”的伟大目标前进!
我们所见所闻的这些片断,显示了朝鲜人民有文化、有礼貌、讲卫生、守纪律,维护社会公德,有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那末,他们的社会风气为什么这样好?人民的道德品质为什么这样好,风格这样高?我们感到:这是朝鲜劳动党在国民经济欣欣向荣、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物质基础上,长期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人民觉悟不断提高的结果。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在许多光辉著作中,例如一九七七年发表的《社会主义教育提纲》中,特别强调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并对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容、方法、制度等等,都作了明确的指示。金日成同志经常到各级学校和社会教育机关视察,进行现场指导。党的领导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如此重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如此关怀,自然带动了党、政、军的各级领导同志,以及青年、妇女、文化各种群众组织,同样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政策。在这样上下左右各方面的重视、关怀和互相配合之下,通过各种组织的组织生活,以正面的感化教育为主,表扬先进,带动落后,实行学习考试和工作考核,等等,结果是英雄模范人物辈出,好人好事广为传播,大家经常受到感染和表扬,不断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共产主义道德日益发扬光大。
朝鲜劳动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论对党员和非党员,都强调党性,强调忠于党,忠于人民,勇于赴汤蹈火,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必要时甚至贡献自己宝贵的生命。朝鲜同志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去年夏天,在朝鲜东海岸,三十六岁的船长朴永德出海捕鱼,不幸与敌舰遭遇。敌舰想方设法捕获这艘渔船,用扩音器召唤“投降”,又用舰艇连续冲撞;但是,英雄船长决不投降,坚决把船调向北方,后来木船被碰破,他和三个船员高呼“金日成主席万岁”,英勇地跳海牺牲了。一个船员脱险回来,向记者报告了他们的英雄事迹。这种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受到全国人民的赞扬,劳动党授予船长共和国劳动英雄的光荣称号。象这样的英雄故事,在朝鲜人民中是很多的。“一人为全体,全体为一人”的口号,家喻户晓,大家都努力按照这个原则工作、学习和生活。
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时,朝鲜同志十分重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怎样得来的?先烈、长辈和父母是怎样生活和斗争过来的?他们很少了解,甚至不知道草鞋、草屋是个什么样子。为了使青少年不忘记先人过的艰苦岁月,时刻想到祖国的南北还没有统一,从而更加热爱今天的祖国,对革命后代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特别重要。这是关系共产主义事业成败的大事。为此,他们在各级学校里运用讲解政治课,看戏看电影,参加文艺演出,参观访问以及其他各种社会活动,进行这种教育。我们在元山农业大学看到,他们把金日成同志在抗日战争年代吃过的野菜,用过的中药材和植物染料,都从山上移来种植,对学生联系自己的专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从植物学的角度加以研究。除了学校教育以外,他们还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精心修筑了大批纪念馆、展览馆、图书馆、少年宫,利用报告会、野营所、音乐会等等方式方法,在社会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我们参观过金日成主席的故居——万景台。那是苍松翠柏中间的一座普通草房。从金日成同志家里当年用过的简朴的农具、纺车和家具,可以看出这个贫农家庭,是一代接一代,为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和解放而坚决斗争的爱国者的家庭。金日成同志在祖国解放二十年后回到家乡,在旧居的土炕上铺着草席睡了一夜,对同志们说:“我铺着树叶睡过十五年——游击战争年代。”领袖的榜样,给予全国人民最深刻的教育。现在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群前来参观万景台和万景台革命事迹馆,每年仅国内的参观者即达一百六十万人。我们还参观了位于平壤万寿台山岗上,建筑得庄严雄伟的朝鲜革命博物馆。它拥有九十多个陈列室,展出了朝鲜人民各个革命时期的英雄史迹。那里有金日成同志从小立志光复祖国的革命历程,有抗日游击队在深山密林里住过的营房、使用的武器和用具,有朝鲜人民建党、建军、建国以及抗击美帝、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史。那是半个世纪以来朝鲜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缩影,那是一个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大学校。每年有八十万到一百万人到这里参观,学习革命先辈们的英雄榜样和宝贵经验。
朝鲜同志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时,非常重视舆论的作用,强调新闻、出版、电影、文学艺术担负的重大使命。同朝鲜《劳动新闻》的负责同志座谈时,他们给我们讲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和宝贵经验。一九六三年,《咸南日报》第四版发表了一篇千多字的新闻,报道一个养猪女工抢救了两个落水的工人,文章的标题和地位都不太醒目。金日成同志当天早晨看了这条新闻,马上给女工写了感谢信,并指示《劳动新闻》派记者到现场采访。后来《劳动新闻》用了两版的篇幅进行集中突出的宣传,收到很好的效果。《劳动新闻》十分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宣传,为此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部、共产主义教育部、理论宣传部、党的生活部,负责这方面的宣传。他们经常发表革命回忆录,表扬好人好事,大力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他们这样通过舆论的力量,进行正面的感化教育,对于移风易俗,树立新风尚,培养高贵的品德,起了很大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