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解决烧柴拯救森林刻不容缓 徽州地区由于多年来砍树烧柴等原因,造成森林覆被率下降,水土流失面积增多,生态失去平衡,洪旱灾害频繁,危害农业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23
第2版()
专栏:

解决烧柴拯救森林刻不容缓
徽州地区由于多年来砍树烧柴等原因,造成森林覆被率下降,水土流失面积增多,生态失去平衡,洪旱灾害频繁,危害农业生产
真正了解山区建设的人,都深深地感到烧柴问题不解决,保护山林,建设山区便是一句空话。
中共安徽省徽州地委、徽州行署就痛切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全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尽快改烧柴为烧煤;要求山区社员群众,不要烧好材大料,以保护森林资源,让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进入徽州地区祁门县城,大街两旁,小巷角落,集体食堂和住户的房前屋后,到处可以看到象小山似的一堆一堆的木柴。在通往山间的公路旁,堆放待运的烧火用的木柴就更多了。来到山沟一些社队的场院,可以看到,社员将一棵棵楮树、枫树锯成一、两尺长的树段,然后挥斧劈开当柴烧。目睹此情此景,记者和许多山外人都不胜惋惜!
徽州行署燃料公司的同志给我们算了一笔帐:全区七县一市城镇居民有三分之二的户烧木柴,全年计烧柴十二万立方米;全区年产二十七万担左右的茶叶,有二十万担要在这里粗制、精制,需烧柴八万立方米;全区一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饮食服务行业的炉灶,全年烧柴四万立方米。仅此三项,一年之内就要烧柴二十四万立方米。在这些被烧的木柴中,有一半左右是可以利用制作农具、家具的,也就是说,每年要烧掉不该烧的木料达十二万立方米。
徽州地区本来是个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的山区。但由于多年来的过量砍伐和毁林种粮,造成森林覆被率大大下降,水土流失面积急剧增多。据有关部门调查,五十年代多数林区的森林覆被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而目前已降至百分之三十多,且分布很不均匀。那时候,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只占百分之十五,现在则上升到百分之三十,河床普遍抬高一米左右。由于生态失去平衡,造成洪旱灾害频繁,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因此,制止无计划的砍伐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改烧柴为烧煤,改烧好材大料为烧枝丫毛柴,则是制止无计划砍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徽州地区、还有皖南其他地区要烧那么多柴,是不是因为没有煤或者其他燃料呢?不是。皖南山区煤炭资源较多,石煤资源尤为丰富,只要发动社队多开小煤窑,多采石煤,燃料来源问题并不难解决。近两年来,皖南地方煤炭生产已有所发展。徽州地区宁国县港口煤矿年设计能力三十万吨,目前已年产十多万吨。今年初,这个煤矿光积压落地煤已达一万七千吨。行署燃料公司和物资局的负责同志,曾为此专程到江苏、浙江的十几个县推销。这就在皖南山区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煤炭积压,另一方面破坏森林,烧去大量不该烧的木料。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皖南山区的同志指出,砍树烧柴的问题能否解决,关键在各级党政部门抓不抓。歙县和祁门县就是鲜明对比。歙县县委领导亲自抓,发动各有关部门认真抓,现在全县大部分砖瓦窑、石灰窑、主要制茶厂、机关企业食堂和大部分城镇居民都已改烧柴为烧煤,一年就少烧去三、四万立方米的树木。但离这个县不远的祁门县对以煤代柴的改革工作却进展缓慢。祁门县茶厂是每年要粗制、精制五万担红茶的大厂。这个厂一年要烧去二千多立方米大树段好柴,一年就要烧掉上千亩山林。群众批评这个茶厂是在“放火烧森林”!最近,这个厂的领导表示要采取以煤代柴的措施。
要解决以煤代柴的问题,还必须打通煤炭供应的渠道。徽州地区长期以来只有供应木柴的机构,没有供应煤的机构。去年年底这个地区已成立燃料公司,各县也将陆续成立燃料公司,准备有计划地组织煤炭供应,逐步解决城镇生产和生活上需要的燃料问题。
农民把好材当劈柴烧掉,除煤的供应困难外,据了解,还有三个原因:一是非规格材国家不收,又不准自由去卖。这样,有些树,如枫树、楮树等杂木,只好当劈柴烧。二是国家收购价格偏低,卖材不如卖柴。皖南山区一立方米松杂木国家收购价格平均三十元左右,劈成三千斤柴,一般也能卖到三十多元,如果在集市贸易上出售则可卖五、六十元。三是农民想将原木加工成方木,或者想利用一些国家不收购的木材加工一些成品或半成品出售,但某些业务部门不是层层设卡不准出售,就是收取很高的手续费,使农民只好砍树当柴出售。
新华社记者
王礼贶 周郁夫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