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努力创作真实感人的惊险影片——导演影片《保密局的枪声》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23
第3版()
专栏:

努力创作真实感人的惊险影片
——导演影片《保密局的枪声》的体会
常彦
影片《保密局的枪声》,是郑荃、金德顺同志根据吕铮同志的小说改编的。为把小说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我们曾去上海深入生活,搜集素材。我们查阅了有关资料、档案,还与当年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举行了多次座谈。在这过程中,我们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要歌颂党领导的第二条战线,歌颂战斗在这条无形战线上的先烈和无名英雄们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怎样表现这一主题?怎样把这一思想贯串于整个影片之中?我们根据原著的题材、故事情节和人物经历,决定拍成一部惊险影片。而惊险影片,过去由于“四人帮”推行“三突出”之类的荒谬的文艺理论,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已成为模式化的玩艺儿。我们试图打破常规,避免陈陈相因,努力为惊险样式的影片恢复名誉。
作为惊险影片,我们首先考虑到的是影片的结构。为了更好地体现主题,我们不以主人公刘啸尘最后搞到敌特潜伏计划为全剧的中心事件去构成矛盾冲突,而是以刘啸尘在敌人心脏里隐蔽下来、战胜考查、取得信任、开展斗争,直至取得敌潜伏计划,胜利归来的诸多情节,构成一个奇峰叠起的布局,在每一个“出乎意料”上作文章。如果以搞到敌特潜伏计划为中心事件,那就有可能落俗套,同某些电影雷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其次,是要把握惊险片的特性,充分体现它的特点和个性。影片的开头,我们原来构思的电影文学剧本是从审讯室内拷打周甫祥开始的。这样的开头固然并无不可,但它的不足是较难与一般的正剧明显地区别开来。后来,我们在实拍时,增加了影片的序幕,使影片从周甫祥深夜被捕和常亮连夜向党组织报警开始。这样处理,使我们有可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如通过镜头调度、摄影处理、音乐和音响的烘托和渲染,使影片一开始就具有神秘的色彩,以利于展现战斗在敌人心脏里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
在影片的展开部分,我们以惊险的情节和某些特殊处理来贯串全戏的始终,以便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刘啸尘和余云禄奉命去工棚侦查的一场戏,本来是特务头子张仲年精心策划的一个阴谋,目的在于以此计迫使主人公刘啸尘暴露身份。可是在最初构成这段戏时,我们让刘啸尘从窗外看到室内地下扔满了长长的烟蒂,看到屋内人们袖口露出洁白的衬衫袖头等细节,很快地判定这不过是敌人在假开会。显然,这样的处理,不仅结构上过于简单,而且使悬念很快就消失,以致冲突尚未展开,便已经真相大白。
为弥补上述不足,我们在实际处理时,按照事物发展的本来逻辑,先是使刘啸尘表现出难辨真伪,进而又表现他的误以为真。用这个过程来突出悬念,造成一种紧迫感。正因为他误以为真,所以就设法救他们。他暗暗将木头踢到余云禄的脚下,意在造成声响,好让他们逃跑。这时观众不仅为主人公捏了一把汗,同时不能不赞佩他反应灵敏和对策巧妙。在刘啸尘和余云禄被人强扭进室内之后,影片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捉摸不定的局面,主人公重又陷入迷惑不解、扑朔迷离的境地。只是当刘啸尘从那些原以为是“同志”的口中,听到“站着进来,躺着出去”这句张仲年的口头禅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站在他面前的,是一群见不得阳光的丑类!我们在实拍时,又增加了一个细节,即刘啸尘在经过一番搏斗之后,索性把化名为“李阿金”的特务队长杀掉,借以突出主人公化被动为主动的大智大勇,刻划他的英雄气概。
鉴于影片的样式是由诸种要素构成的,我们对这场戏的处理不仅运用了特殊的镜头调度,虚实处理和光影效果,同时运用了声画对立等诸多手段加以渲染。接下来又增写了一场余云禄连夜向张仲年报告“李阿金”被杀一场戏,以略具讽刺喜剧色彩的笔法,揭露特务头子张仲年的弄巧成拙,反衬前场刘啸尘之处境险恶。
惊险样式的影片固然要惊险,但是惊险本身并不是目的。为了深化《保密局的枪声》的主题,在从文学剧本到影片的创作过程中,在分镜头的时候增加了一个细节,即以序幕中常亮向党报警时发到史秀英手里的一把金属钥匙作为贯串全戏的道具,让它在全戏中犹如一根链条,把故事的各个情节和正面人物的内心活动连结起来,把周甫祥、刘啸尘、史秀英和常亮等人的斗争串连起来。
如上所述,这个细节不仅在序幕中以特写出现,用以表现周甫祥对党的忠诚,还在影片展开部分多次发挥作用。史秀英在危急时刻以突然的方式与刘啸尘取得联系。当听到“周甫祥同志已经牺牲了”时,握在手中的钥匙落地。刘啸尘将它拾起。于影片尾声处,当史秀英终于揭开老三的真实姓名叫常亮之时,钥匙又再次以特写的形式出现在常亮的手里。这时不仅使影片尾声和序幕呼应起来,揭开了序幕之谜,更由于史秀英和刘啸尘的画外音:“我们还有许许多多象常亮这样的无名英雄,在第二条战线上继续战斗”,“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使这把钥匙成为战斗在第二条战线上的接力棒,成为地下工作者建立丰功伟绩的佐证了。
我们拍摄这部影片,不是因为它情节曲折、易于引人入胜,而是因为它可以作为一首颂歌,献给那些曾经战斗在第二条战线上的无名英雄。
《保密局的枪声》远不是个成功的作品,它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大到典型环境的真实感还不够,有的情节有漏洞,小到个别道具的欠考究;从个别演员表演处理上的过火或不足,到整个影片的节奏有时还嫌拖沓,等等。这些,有的是因为构思不够严谨,有的是因为表现手段掌握得不当。我们决心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提高创作水平,拍出更多的好影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