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很可能是一场资源战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23
第6版()
专栏:外论摘要

编者按:这两篇评论和报道,认为未来世界大战将可能是一场争夺战略资源、主要是石油资源的战争,还透露了官方的一些“构想”。其实,这已不是对遥远危险的想象,而是日趋紧迫的现实。近些年来,苏联加紧向非洲、中东、红海和海湾地区扩张势力,美国也在加强相应的对抗措施。由于苏美争夺的加剧,这一战略资源丰富的重要地区的局势日益紧张起来,值得人们注视和警惕。
很可能是一场资源战争
日本《每日新闻》前评论员那须圣最近写了一本书,认为未来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是一场资源战争,摘要如下:
从苏、美领导人的想法来看,第三次世界大战成为全面核战争的可能性很小。这场战争很可能是一场资源战争。
苏联征服西方的首要目标是西欧各国。控制了欧洲,就控制了世界。但是,苏联要征服欧洲,美国就会介入,从而升级为全面核战争。这对苏联不利,因为如果进行核战争,苏联自己也会瘫痪。因此,它力图用不使战争升级为全面核战争的方法征服西欧。这种方法就是切断西方工业所必需的资源供应,以期不战而胜,迫使资本主义各国屈服。同时,这样做还可确保苏联将来所需的外国资源。
目前以及最近的将来,苏联几乎可以完全不依赖外国资源。但对西欧及美国的工业来说,国外资源却是其生命线。根据美国国防部一九七八财政年度的报告,美、苏在主要资源方面依赖进口的程度如下:
美国 苏联锰 100% 0钴 98% 0钛 97% 0铬 91% 0铝 88% 38%锡 86% 25%镍 80% 0钨 74% 48%重晶石 42% 50%铁及铁矿石 33% 0
此外,根据同年七月美国国务院贸易报告,美国所需的天然橡胶、马尼拉麻、工业金刚石的百分之百,铁矾土的百分之九十九,水银的百分之五十八,锑的百分之五十二,镉的百分之五十二,石油的百分之四十二,均靠进口。进口石油的百分之八十二来自石油输出国组织,铬则大多来自南非和罗得西亚。
南部非洲是世界矿物资源的宝库。苏联若能控制该地区的资源,再加上本国的资源,即可控制全世界铂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四、蕴藏量的百分之九十九,铬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七、蕴藏量的百分之八十四,锰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三、蕴藏量的百分之九十三,金产量的百分之七十八、蕴藏量的百分之六十八,铁矿石产量的百分之二十六、蕴藏量的百分之四十六,石棉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七、蕴藏量的百分之三十,以及天然铀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三。控制了这些资源,苏联就可以不战而使西方屈服。所以,苏联一直在等待时机。
一九七五年,机会终于来了。当年十一月,葡萄牙撤出安哥拉,安哥拉爆发内战,苏联立即向人运提供军援,并运进古巴部队助战。这就是苏联挑起的具有资源战争性质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初期阶段)的开始。从此,安哥拉主要矿产品(锰、铜、金刚石、金)的生产停止了。此外,苏联还企图在安哥拉建立海、空军基地,监视绕道好望角沿非洲大陆西岸北上的油船,而且必要时可随时切断这条航线。
苏联还插手非洲之角,干涉阿富汗和南也门,并想通过伊朗染指沙特阿拉伯,从而对波斯湾产油地带进行两面夹击。
苏联在北约南北两翼频繁地进行军事活动,是为了包围西欧,接着在中欧正式燃起战火。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都在中欧。从目前华约和北约的部署来看,中欧也必然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
中欧的这场正式作战绝不是两三个月就能结束的,苏联必须考虑如何弥补它和华约各国薄弱的经济力量,如何维持华约各国的团结,以及如何避免腹背受敌。
苏联如果攻入中国腹地,就将重蹈当年日本的覆辙。中国从一九六九年以来挖了大量的地道,可抗住苏联的核袭击和其他进攻。如果苏军进攻,中国将用游击战使之陷于困境。如果苏军攻入中国腹地,就必须做长期消耗战的准备。而这与其避免两面作战的意图是矛盾的。况且,苏联现在也没有对华长期作战的补给支援能力。
从其他方面来看,苏联也有致命的弱点:
一、苏联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其经济增长率从五十年代的平均百分之五点八下降到六十年代的百分之五点一,一九七○年至一九七五年期间又下降到百分之三点七。照这样下去,到八十年代恐怕要下降到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二点五。那时,不用说象现在这样大规模地增强军备,就是维持原状也极为困难。
二、粮食不足。在风调雨顺的年景,苏联谷物收获量能达到自给自足的程度。一旦气候不好,就必须进口。大体上每二、三年就要大量进口一次。现在世界上能经常出口谷物的国家只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四国。如果苏联和西方处于军事对峙状态,这些国家将不向苏联出售粮食,这对苏联是极为不利的。苏联无疑会有所储备,但是毕竟有限。
三、苏联内部及东欧卫星国对苏联领导人的不满情绪根深蒂固。在苏联内部,斯拉夫民族和非斯拉夫民族感情对立。波罗的海沿岸的三个加盟共和国对莫斯科反感很深,一有机会就想脱离苏联而独立。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苏联进攻西欧,还是个疑问。苏联的粮仓乌克兰也同样如此。在华约军队进入实战状态时,东欧卫星国的官兵能在多大程度上协助苏联战斗?这也是个疑问。另外,到战时,各地的部队必有频繁的调动,那时可能出现苏联的控制力量薄弱的地区。这样,东欧各国可能再次爆发反苏暴动,促使华约战争力量崩溃。
四、苏联的人口构成给部队的素质及劳动力带来很大问题。苏联将出现兵员和劳动力减少的问题。就业人员中已出现斯拉夫人显著减少、非斯拉夫人增多的趋势。随着斯拉夫人减少,非斯拉夫人增多,即使武器质量提高,苏联军队的素质也会逐年下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将更趋严重,从而使苏联的整个力量衰弱下去。因此,克里姆林宫可能考虑在最有利的时候以某种方式征服资本主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